法华经讲解网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发布时间:2022-11-08 11:57:26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第四十六

一二O六、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唱诵诗偈赞叹诸上座比丘,也赞叹佛陀的功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许多的上座比丘都跟随在佛陀左右,依止他而住在一起。这些上座比丘就是阿若憍陈如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揵连尊者、阿那律陀尊者、二十亿耳尊者、陀罗骠摩罗子尊者、婆那迦婆娑尊者、耶舍舍罗迦毗诃利尊者、富留那尊者、分陀檀尼迦尊者、以及其余上座比丘们都跟随在佛陀左右,依止他而住在一起。

当时,婆耆舍尊者住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里。那时,婆耆舍尊者这样想着:今天世尊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而众上座比丘们也都跟随在佛陀左右,依止而住;我现在应当前往佛陀住处,分别诵偈来赞叹众上座比丘们。如此思考后,就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过礼,退坐一边,唱诵诗偈说:

「最殊胜的上座比丘们,您们已经断除了一切的贪欲,

超越世间一切的积聚;

有深湛的智慧而少言说,勇猛精进勤努力,

道行功德清净而显明,我现在稽首礼敬您们!

您们已经制伏了各种的魔怨,远离了群聚的场所,

不被色、声等五欲所束缚,常习近于寂静,

内心清虚而寡欲,我现在稽首礼敬您们!

您们是遮罗延殊胜的族姓,精进禅思而不放逸,

内心乐于正受(禅定),清净而远离尘秽,

能以辩慧显现深义,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们!

您们所证得的神通智慧,超越其它各种的神通力,

具足六神通,于大众当中,自在而无所怖畏,

由于您们具有最殊胜的神通,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们!

在大千世界里,五道诸趣的众生,

乃至于梵天世界,一切人天等众生的优劣心想,

您们以清净的天眼都能详见,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们!

您们以精勤方便之力,断除各种爱欲的集起,

坏裂了生死的罗网,心里常欣乐于正法,

远离了欲望之想,超度于彼岸,

清净而无尘秽,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们!

您们已远离了一切的恐怖,没有余依而远离财物,

知足而度越疑惑,降伏所有魔怨敌人,

观察身念都很清净,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们!

您们已经没有一切世间的烦恼棘刺之林,

结缚的烦恼已永除,三界的生死果报因缘已断;

精练地灭除一切垢秽,完全把光明显现出来,

您们在于林却能离林而去,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们!

您们不再有依靠的舍宅,虚假、愚痴、瞋恚都已息灭,

调伏了一切的爱喜,出离一切的邪见,

清净而没有瑕秽,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们!

您们的心能自在地运转,坚固而不倾动,

具有智慧大德之力,能降伏难以制伏的恶魔,

断除无明的结缚,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们!

已离暗冥的大圣人(指佛陀),达于寂灭的牟尼世尊,

以正法舍离了垢秽罪过,光明自然显照,

普照一切的世界,所以被称为佛陀!

无论是地神,或虚空的天神,以及三十三天的天子,

他们的光明都被佛光所遮障,所以被称为佛陀!

您已度越了生死果报的边际,超越了所有群众,

内心柔和而善能调伏,正确的觉证第一正觉!

断除一切的结缚,降伏一切的外道,

降伏一切的魔怨,得到无上的正觉,

远离尘劳,灭除一切垢秽,所以我要稽首礼敬您!」

婆耆舍尊者唱诵这首诗偈赞叹时,众比丘听闻他的说法,内心都很欢喜。

第一二O六经注释:

1、积聚:指蕴之义,即有为法之会集,如五根、五境等诸色会集之色蕴。

2、遮罗延:意译为庶察,普遍观察之意。

3、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4、五道:即地狱、恶鬼、畜生、人道、天道。

5、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的生死业报。

6、柔弱善调伏:柔弱,谓心柔和而随顺于道。善调伏,善于调练身、口、意三业,制伏一切过恶烦恼。

一二O七、本经叙说婆耆舍尊者于临终前诵偈赞叹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婆耆舍尊者住在舍卫国东园的鹿子母讲堂,病得很严重,富邻尼尊者为他看护,供给供养他。

当时,婆耆舍告诉富邻尼尊者说:「请你前去世尊处,把我的话告诉世尊说:『婆耆舍尊者顶礼世尊您,问候世尊您是否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得到自在快乐而安住呢?』又如此禀告说:『婆耆舍尊者住在东园的鹿子母讲堂里,病得很严重,想要来拜见世尊,可是却没有体力方便来拜见。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前往东园的鹿子母讲堂婆耆舍尊者住处,也是哀悯他的缘故!』」

这时,富邻尼尊者就接受他的话语,前往拜见世尊,向世尊顶礼后,退坐一边,如此禀告说:「婆耆舍尊者住在东园的鹿子母讲堂,病得很严重,他很想来拜见世尊,可是却没有体力方便来拜见您。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前往东园的鹿子母讲堂婆耆舍尊者住处,也是为了哀悯他的缘故!」

当时,世尊静默地应允了。

这时,富邻尼尊者知道佛陀答应后,就从座席起来,向佛陀顶过礼,便即离去。

世尊下午从禅定中出定后,就前往探视婆耆舍尊者。婆耆舍尊者遥见世尊莅临,便靠着床想起来。

这时,世尊看见婆耆舍尊者靠着床想要起来,便告诉他说:「婆耆舍啊!你不要随便移动!」世尊就座后,问婆耆舍尊者说:「你所患的病苦,是否平和还能忍受吗?身体所受的苦痛是增剧还是减轻了呢?」

婆耆舍尊者所答的话就如前面焰摩迦经文所广说的一样,……乃至他说「我的苦患,反觉增剧,不觉减轻」。

佛陀告诉婆耆舍说:「我现在且问你,你就随意回答我。你是否得证心已不染、不着、不污,已解脱而远离一切颠倒了呢?」

婆耆舍答佛陀说:「我已得证心不染、不着、不污,已解脱而远离一切颠倒了。」

佛陀又向婆耆舍说:「你是如何得证心已不染、不着、不污,已解脱而远离一切颠倒了呢?」

婆耆舍答佛陀说:「我的眼根识取过去色境时,心里不会顾念;对于未来的色境,不会有欣悦的想法;对于现在的色境,也不会贪着。我的眼根于识取过去、未来、现在的色境之时,那些贪欲爱乐的意念都会在那时得以灭尽,无欲、消灭、不生、息止、远离,得到解脱;心灵得到解脱后,所以能不染、不着、不污,远离一切颠倒,正受(禅定)而住。像这耳、鼻、舌、身诸根,乃至意根识取过去法境时,心里也不会顾念,对未来不会欣悦,对现在不会贪着。对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法的意念、欲望、爱染灭尽,无欲、消灭、不生、息止、远离,得到解脱;心灵得到解脱后,所以就能不染、不着、不污,得到解脱,远离一切颠倒,正受(禅定)而住。希望世尊您今天最后能利益于我,听我唱诵诗偈。」

佛陀告诉婆耆舍说:「应知现在正是你诵偈之时了!」

于是婆耆舍就起身,正身端坐,系念在前,唱诵诗偈说:

「我现在坐于佛前,向佛陀您稽首恭敬行礼!

您对于一切诸法,全都已得到解脱,

善于了解诸法的实相,深信而欣乐于正法。

世尊已成就等正觉,世尊是我们的大导师,

世尊已降伏魔怨,世尊是大牟尼(寂静的圣者),

灭除了一切的结使烦恼,亲自度化所有的众生。

世尊对于世间的一切法全都能觉知,

世间没有一个了知诸法胜过佛陀的人。

在所有天人之中,也没有能与佛陀相比的;

所以我今天,要稽首礼敬您这位大精进的圣者,

稽首礼敬您这位最高尚的贤士,已拔除一切爱欲的利刺。

我现在于此最后的时刻,得以看见世尊,

我要稽首礼敬这位日种出身的圣尊,今晚我将入于般涅槃了。

我以正智系住正念,这将朽坏的身体,

会生起余势之躯,从今夜后,就要永远地消灭了,

不再染着于三界,进入无余涅槃中。

像这痛苦的感受,或快乐的感受,以及不苦也不乐的感受,

都是从觉触的因缘生起的,现在我全部都已断除了。

痛苦的感受,或快乐的感受,以及不苦也不乐的感受,

都是从觉触因缘生起的,我现在全部都已明白。

对于内部(自己身心)或外境的各种苦乐的感受,

对于这些感受我已无所执着,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从初始、中间到最后,一切的积聚都不再能障碍,

一切的积聚既已断除,了知各种的感受不再有残余。

明见真实之相的圣者,说在九十一劫里,

有三劫是不会空无贤圣的,会有尊贵的大仙人降世,

其余各劫都是空无圣人,没有可依怙的洲渚,只有令人惊畏恐怖的劫世。

当知大仙人乃会一再地出现于世间,

安慰诸天人,开启人们的法眼,使离于尘垢冥暗,

开示启悟一切众生,使他们觉悟一切都是苦。

讲说人世是苦的真理,与这痛苦生起的原因,远离痛苦至于寂灭境界,

还有贤圣的八正道,使人安稳地趋向涅槃。

世间里最难得到的,现前全都能证得,

降生于世得为人身,演说着正法,

应随着自己的欲愿,远离垢秽,而求得清净,

专心修习自己的利益,不使自己空过而无果证,

如果空过就会产生忧恼,有如邻近于地狱的痛苦。

对于世尊所说的正法,如果不爱乐也不想接受,

将会久处于生死轮回之中,而无休止之期,

长夜里怀着忧恼,有如商人失去了财宝那样。

我现在众庆云集,不再有生老死的苦恼,

已断除一切的轮回果报,不再重新受生此三界中了。

爱识之河的水流,现在全部都已枯竭,

已拔除了五阴的根本,不会再连锁相续而生了。

我供养大师之事已完毕,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

重担都已舍弃,三界生死果报之流也都已断除,

不再喜乐于受生,也不再有可厌恶的死,

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等待命终时间的到来。

忆念空野中的龙象(大象),有六十头雄猛的兽类,

一旦免除了它们的枷锁,它们都会安乐地住于山林中;

我婆耆舍也是如此,是从大师口中生出的法子,

厌舍群众,以正念等待命终时刻的来到。

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些来此集会的人,

听我唱诵这最后的诗偈,这偈义将能利益你们。

凡生起的都会归于消灭,世间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

全都是速生速死之法,那有什么是可长久依靠的!

所以心志要坚强,精勤努力求上进,

观察三界生死果报的恐怖,随顺于牟尼的正道,

快灭尽此苦恼的五阴之身,不要再增加轮回流转的次数了。」

这位由佛口所生的法子,叹说这首诗偈后,便与大众长辞,婆耆舍尊者进入涅槃了。他因为慈悲的缘故,唱诵这首无上的诗偈。婆耆舍尊者,是如来正法所生的法子,他因为垂心哀悯众生的缘故,唱诵这首无上的诗偈,然后入于般涅槃中,一切大众都应当礼敬他!

第一二O七经注释:

1、余势:指会引起其它轮回之势而言。

2、「明见真实者……唯畏恐怖劫」:此偈中述说九十一劫中只有三劫有佛出世,其余诸劫都无佛出世,故成为恐怖劫。洲,即洲渚,佛为洲渚,可作众生的依怙。

一二O八、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见阿练若比丘日惟一食,但却颜色鲜明,故来问佛原因。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阿练若的比丘,住于空野幽静之处,

寂静地修习梵行,每日唯吃食一次,

是什么缘故,他们的容颜气色会特别的鲜明呢?」

当时,世尊诵偈回答说:

「对于过去的事已无忧恼,对于未来也不欣乐,

现在则随所得,以正智系念受持,

饭食也能系念知所节制,所以容颜气色能常保鲜泽。

如果对于未来内心追逐想望,对于过去追悔忧思,

自己被愚痴的火煎熬,就会如降雹而折断生草一样了。」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O八经注释:

1、一坐而食:一坐食为十二头陀行之一,即日惟一食。

2、饭食系念:指于饭食时,心里能知量而食之意。

3、「久见婆罗门……永超世恩爱」: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一经此处作「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久舍于嫌畏,能度世间爱。」婆罗门,此借指世尊而言。

一二O九、本经叙说有一天子以行者处林而憍慢放逸的问题就教于世尊。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唱诵诗偈说:

「心里常生起骄慢,不能善自调伏内心;

未曾修习寂默,也不能入于正受(禅定),

虽然居处于森林中,却放逸懈怠,还是不能度越死魔的边岸。」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已远离于骄慢,心常入于正受(禅定)中,

明智而善能分别,解脱一切的结缚;

独自处于幽静森林中,内心不放逸懈怠,

就能迅速地度越那生死的魔怨,而到达安乐的彼岸。」

这时,那位天子又唱诵诗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O九经注释:

1、「不欲起憍慢……不度死彼岸」:此偈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作「欲慢无调顺,不静心无寂;独林住放逸,无越死魔岸。」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二经则作「诸有憍慢人,终不可调习,诈现修禅定,放逸在空林,由是放逸故,不能度死岸。」比对南传及别译,可知本偈之「不欲起憍慢,善自调其心」,非传译有误,即传抄错乱了,其原意应作「常欲起憍慢,不善调其心」,才能与前后经意配合。

一二一O、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诵偈问佛如何能使功德日夜增长,以及如何则得以生天。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怎样才能使功德不分日夜而常得增长呢?

怎样才能往生天上呢?希望您能为我解说!」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由于种植园林果树,所以就能提供清凉的林木树荫,

造桥行船助人济度,建造救济人的福德舍,

挖井来供水给口渴的人,提供行旅歇宿的客舍。

行作如此的善事,就能使功德日夜增长。

若又能如法的具足净戒,就能因此而得往生于天上。」

这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一二一一、本经叙说有一天子来启问佛陀如何布施可得大力等果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布施什么可得到大力呢?布施什么可得到美妙容色呢?

布施什么可得到安乐呢?布施什么可得到光明的眼目呢?

修习那一种布施,名叫一切施呢?

现在我启问世尊您,希望您能为我分别解说!」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布施食物可得大力,布施衣服可得美妙的容色,

布施车乘可得安乐,布施灯火可得到光明的眼目。

虚馆以待宾客,这就叫做一切施;

以正法去教诲他人,如此就叫做布施甘露。」

这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一二一二、本经叙说佛陀为悉鞞梨天子讲说净信施之功德,悉鞞梨天子乃追忆其过去惠施作福之功德以印证佛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名叫悉鞞梨,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诗偈问说:

「诸天以及世人,对于饮食都非常欣乐,

然而世间是否有自然随逐于人的福乐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如果能以净信心去行惠施的话,那么此世及后世,

随他所到之处,福报就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所以应当舍弃悭吝之心,行作清净无垢的惠施,

布施后内心会欢喜,此世及他世都能受福报。」

当时,那位悉鞞梨天子就告诉佛陀说:「真奇妙!世尊啊!您善于讲说这样的法义:

『如果能以净信心去行惠施的话,那么此世及后世,

随他所到之处,福报就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所以应当舍弃悭吝之心,行作清净无垢的惠施,

布施后内心会欢喜,此世及他世都能受福报。』」

悉鞞梨天子又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自己知道过去世时曾做为国王,名叫悉鞞梨,在四座城门普施作福,在城中有四条相交的大道,我也在那里布施作福。

当时,我的第一夫人(王后)来告诉我说:『大王您大作福德,而我却无力去修造这些福业。』我那时告诉她说:『城东门外的布施作福,就全都归属于你吧!』这时,众王子们又来告诉我说:『大王您多作功德,夫人也是一样,然而我们却无力去行作这些福业,我现在愿能依于大王您,行作一些功德。』我那时答应说:『城南门外所作的布施福德,就全都归属于你们吧!』这时,又有大臣们来告诉我说:『今天大王您多作功德,夫人、王子们也都能与您一起行作福德,然而我们却无力去修作这些福业,愿能依于大王您,而得修作一些福业。』我那时告诉他们说:『城西门外所作的布施福德,就全都归属于你们吧!』这时,众将士们又来告诉我说:『今天大王您多作功德,夫人、太子,以及那些大臣们,他们都能与您一起行作福德,只有我们无力去修作福业,愿能依于大王您,而得修作一些福业。』我那时答应说:『城北门外所作的布施福德,就全都归属于你们吧!』国中的百姓们又来告诉我说:『今天大王您多作功德,夫人、王子、大臣,以及众将士们,他们都能与您一起行作福德,只有我们却无力而不能修作福业,愿能依于大王您,而得修作一些福业。』我那时答应说:『在城中四条通道的交叉路口所作的布施福德,就全都归属于你们吧!』这时,王后、王子、大臣、将士、庶民们,他们全都有行作惠施,修作功德,而我先前自己所要作的惠施功德,因此就没了。

当时,我派遣去行作福德的那些人回到我这儿来,向我作礼后告诉我说:『大王您应当知道:那些修作福德的地方,夫人、王子、大臣、将士,以及众百姓们,他们都各据自己的地方,去行施作福,大王您所想布施的地方,因此就没有了。』我那时答说:『善男子啊!各地方边远属国岁贡财物应缴纳给我的,就分一半入府库中,分另外一半,就在那儿惠施修作福德吧!』他们听到我的教敕,就去到边远属国,征集财物,一半送缴府库,一半就留在那儿惠施行作福德。

由于我以前曾长夜如此去惠施作福,所以长夜常得可爱、可念、可意的福报,常感受快乐,没有穷尽。我以此福业及福果福报,全都入于大功德聚数中,譬如五大河合而为同一水流,就是所谓的恒河、耶蒲那、萨罗由、伊罗跋提、摩醯,如此五大河合而为同一水流,没有人能测量河水有多少百千万亿斗斛之数,那大河之水成为大水的聚数。我也是如此,所修作的功德果、功德报不可称量,全部都入于大功德的聚数中。」

当时,悉鞞梨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二经注释:

1、悉鞞梨: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五经作「迟缓天子」;汉译南传大藏经则作「世理天子」。

一二一三、本经叙说有一天子向佛陀请问什么人可做为远游、居家、通财、后世的善知识。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人可做为远游时的善知识呢?

什么人可做为居家时的善知识呢?

什么人可做为通财(互通财物)的善知识呢?

什么人可做为后世的善知识呢?」

当时,世尊诵偈回答说:

「商人的导师(领队),就是远游旅行时的善知识。

贞祥贤良的妻子,就是居家之时的善知识。

相习近的宗亲,就是通财的善知识。

自己所修作的功德,就是后世的善知识。」

那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三经注释:

1、「商人之导师……后世善知识」:此偈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六经作「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于生财利所,眷属乃为友;能修功福者,是名后世亲。」

一二一四、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诵偈说生命无常,宜作诸功德,佛陀乃更教其应断贪爱,入无余涅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日月暗中不断运行会持夺人命而去,因此而使人短寿,

被衰老所侵迫时,也没有能救护的人;

看这老、病、死的发生,实在令人很害怕,

只有修作各种功德,才能快乐地往生至安乐之处。」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日月暗中不断运行会持夺人命而去,因此而使人短寿,

被衰老所侵迫时,也没有能救护的人;

观察这个有余依身的过患,实在令人很害怕,

应当断除世间的贪爱,进入无余涅槃之乐中!」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四经注释:

1、有余:指此有余的依身而言。

一二一五、本经叙说佛陀为一天子说应断除五盖、五欲,增修五根,超越五结,方能渡越急流。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要断除几种法呢?那几种法是应舍弃的呢?

而又应对那几种法,更加努力去修习呢?

有几种积聚是应该要超越,比丘才能渡越奔驰的急流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要断除五盖,舍弃色声等五欲,增上修习五根,

超越五和合(五结),比丘就能渡越急流深渊。」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五经注释:

1、「断除五舍五……比丘度流渊」: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八经作「能断于五盖,弃舍于五欲,增上修五根,成就五分法,能渡驶流水,得名为比丘。」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五断与五弃,上修五无漏,超越五种结,称渡瀑流僧。」根据巴利本注:五断,指断除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五弃,指弃除五欲││色、声、香、味、触。五无漏,指五无漏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种结,即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

一二一六、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造五恶为眠法,五盖覆为取垢法;持五戒为觉法,无学五分法身为得净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那一种人于觉醒时也叫睡眠呢?那一种人于睡眠时也叫觉醒呢?

那一种人执取尘垢呢?那一种人能得清净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造作五恶的人,就是觉醒时,也是如睡眠一样无知;

持五戒的人,就是睡眠时,也是如同醒觉一样清明;

被五盖所覆障的人,就是执取尘垢的人;

成就无学(阿罗汉)五分法身的人,就是得到清净的人。」

那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六经注释:

1、「几人于觉眠……几人得清净」: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十经作「谁于睡名寤?谁于寤名睡?云何染尘垢?云何得清净?」

2、「五人于觉眠……五人得清净」:别译杂阿含经作「若持五戒者,虽睡名为寤;若造五恶者,虽寤名为睡。若为五盖覆,名为染尘垢;无学五分身,清净离尘垢。」五分身,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一二一七、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赞叹世间充满喜乐,佛陀则见其忧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世间的母子互相喜悦,牛主也爱乐他的牛只,

众生都喜乐于那有余的依身,如果寂灭无余的话,就不会有欢悦之心了!」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世间的母子会互相忧恼,牛主也会忧恼他的牛只,

如果众生还有有余的依身,就会产生忧恼,寂灭无余的话,就不会有忧恼了。」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七经注释:

1、「众生乐有余,无乐无余者」: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十一经此处作「若人受身时,亦复生欢喜;若见无身者,则无欢悦心。」

2、「有余众生忧,无余则无忧」: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若复受身者,则为忧恼患;若不受身者,则名寂灭乐。」

一二一八、本经叙说佛陀为一天子讲说世间法,田宅为众生所拥有的财物、贤妻为第一伴、饮食而存命、事业为依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是人所拥有的财物呢?谁是人们最亲近的伴侣呢?

众生依什么而活命呢?众生又是依于何处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田宅是众生所拥有之物;贤妻是众生最亲近的伴侣;

有了饮食,众生才得以存命;所做之事业是众生的依处。」

那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八经注释:

1、「何等人之物……众生何处依」: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十八经作「云何义利胜?谁为最亲友?众生依何等,而得自济活?修造何事务,而得能聚敛?」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何者人支持?此世最上友?生物依大地,何精以育此?」

2、「田宅众生有……业为众生依」:别译杂阿含经作「种田为义利;妻为最亲友;众生依熟苗,而得自济活;若能勤作者,斯业胜聚敛。」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子乃人支持;妻为最上友;生物依大地,雨精以育此。」

一二一九、本经叙说佛与天子各自陈述第一爱、第一财、第一光明、第一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所喜爱的莫过于孩子,财物没有比牛只更可贵的,

所有光明没有胜过太阳的,一切湖水不能胜过大海。」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所喜爱的莫过于自己,财物没有比谷物还好的,

所有光明没有胜过智慧的,一切湖水不能胜过所见。」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一九经注释:

1、萨罗无过海: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十九经此处作「渊中海第一」。萨罗,即湖。

2、「爱无过于己……萨罗无过见」:别译杂阿含经此偈作「所爱无过身,能教第一财,慧为第一明,雨为第一渊」;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可爱莫若己,致富莫若谷,光明莫若慧,雨为最上湖。」

一二二O、本经叙说佛与天子各自陈述最殊胜的人、牲畜、妻子与儿子。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当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两足的人中最尊贵的是剎帝利,四足牲畜中最殊胜的是犎牛,

童贞处女是最好的妻子,生为长子最可贵。」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两足的人中最尊贵的是正觉的圣者,四足牲畜中最殊胜的是乘马,

能随顺丈夫的是第一贤妻,漏(烦恼)尽的孩子最可贵。」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

第一二二O经注释:

1、「剎利两足尊……贵生为上子」: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十经此偈作「于其二足中,剎利为最胜;于彼四足中,牛为最胜者;若于娶妻中,童女为最胜;于诸儿息中,长子为最胜。」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剎利两足尊,四足牲牛胜,妻中贵姓胜,子中长子胜。」犎,音ㄈㄥ,野牛。

2、「正觉两足尊……漏尽子之上」:别译杂阿含经此偈作「两足最胜正觉是,四足中胜善乘是,娶妻中胜贞女是,儿子中胜孝者是。」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正觉两足尊,良骏四足胜,柔顺为贤妻,孝顺子最胜。」

一二二一、本经叙说地起、空落、祈请、言语中之最胜者;并谓六内处为世间生起、相顺可、爱取、损减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从地里生起的万物中,什么是最殊胜的呢?

从空中掉落的东西中,又是以什么为最殊胜的呢?

所有可祈请依靠之处,什么是最为第一的呢?

一切的言语中,什么是最上的言说呢?」

当时,有一位天子,过去世原为农夫,现在受生于天上,由于过去世所习,所以就诵偈答那位天子说:

「五谷从地里生起,这是万物中最为殊胜的。

种子从空中而掉落于地上,这是最为殊胜的东西。

牛只帮助耕种养育人,这是所有依靠中最殊胜处。

爱子所说的话,就是一切言语中最为殊胜的话。」

那位发问的天子告诉答话的天子说:「我并不是要问你,你为什么如此多言而轻躁妄说呢?我自己诵偈是要问世尊说:

『从地里生起的万物中,什么是最殊胜的呢?

从空中掉落的东西中,又是以什么为最殊胜的呢?

所有可祈请依靠之处,何处最为殊胜呢?

一切的言语中,什么是最上的言说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从地下踊出的万物中,以三明(宿命、天眼、漏尽)最为殊胜。

从空中掉下的东西中,也是以三明最为第一。

贤圣的弟子僧,是所有皈依师中最殊胜之处。

如来的说法,是一切言说中最殊胜的话。」

当时,那位天子又诵偈问说:

「世间是由那些法所生起的呢?与那些法相顺和合呢?

世间爱取那些法呢?有那些法会使世间损减而生起苦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世间是由六内处一同生起的,世间与六内处相顺和合,

世间爱取六内处法,六内处会使世间损减而生苦。」

那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第一二二一经注释:

1、「爱子有所说,是则言中胜」:根据汉译南传大藏经注云:「为子者不语双亲不利之语,故所语为最上。」

2、踊:同「踊」,此有向上盛出意。

3、「世间几法起……世几法损减」: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何生世间生?和合何物上?世间依何物?依何世间苦?」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二经此偈作「云何生世间?云何得和合?几爱世间有?何物苦世间?」郭良鋆译南传小部经集第一六八偈则作:「『世界产生于什么?』雪山夜叉说:『世界与什么亲近?世界执着什么?世界受苦于什么?』」

4、「世六法等起……世六法损减」:别译杂阿含经此偈作「六爱生世间,六触能和合,六爱能得有,六情生诸苦。」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六生世间生,和合于六上,依六而执着,于六世间苦。」根据南传注释,六法即指六内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为心、心所之所依,故名六内处。郭良鋆译南传小部经集第一六九偈则作「『世界产生于六,雪山夜叉啊!』世尊说:『世界与六亲近,世界执着六,世界受苦于六。』」六,亦指六内处。

一二二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心为持去、拘引、制御世间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谁控持这世间呢?是谁拘牵着世间呢?

什么是能制御世间的一法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心控持这世间,是心拘引着世间,

能制御世间的一法就是心。」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了。

一二二三、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欲能缚世间,断除爱欲,才能得涅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究竟是什么能系缚这世间?调伏了什么才能得到解脱呢?

断除什么法,才能叫做证得涅槃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爱欲能系缚这世间,调伏了爱欲才能得到解脱,

断除爱欲的话,才能叫做证得涅槃。」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二四、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世间被衰老所覆,死亡所围绕,众生则被爱所系缚,而法建立了世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掩覆这世间?是什么围绕这世间?

是什么结缚着众生?是什么建立这世间?」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衰老掩覆这世间,死亡围绕这世间,

爱欲系缚着众生,法建立这世间。」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二五、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众生被无明、爱结、我慢所障害,惟如来成等觉,能解脱此障害。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隐覆这世间?是什么系缚这世间?

是什么忆持着众生?是什么建立众生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无明隐覆这世间,爱结系缚着众生,

无明隐覆忆持着众生,我慢建立众生幢。」

当时,那位天子就又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人没有覆盖呢?又是什么人没有爱结的系缚呢?

什么人已出离隐覆呢?什么人不会建立我慢幢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如来成就等正觉,具有正智而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

他不会被无明所覆盖,也没有爱结的系缚,

已超出于隐覆,摧灭了我慢之幢。」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二五经注释:

1、谁忆于众生: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六经此处作「何谁污众生」。

2、隐覆忆众生: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瞋污染众生」。

3、慢幢:慢心高举,如幢之高耸也。幢,音ㄔㄨㄤˊ,佛前所建之旌旗类。

一二二六、本经叙说佛陀为一天子讲说致安乐之道,以及财物、味、寿之最胜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一个人所有财物中,什么是最殊胜的呢?

要修习什么善行,才能招致安乐呢?

各种滋味中,什么是最殊胜的滋味呢?

一切众生中,什么是最殊胜的寿命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清净的信乐心,这就叫做人们最殊胜的财物。

修行正法,就能招来安乐的果报。

真实的妙语,这就是最殊胜的滋味。

贤圣的智慧之命,就是最殊胜的寿命。」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二六经注释:

1、「何等为上士,所有资财物」: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七经作「人财何者胜」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人于此世间,何为最胜富?」

2、「真谛之妙说,是则味之上」: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于诸滋味中,实语为第一。」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真实乃果实,是最上美味。」

一二二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比丘应以信为己伴,以智慧教人,爱乐涅槃断结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什么是比丘自己的第二伴侣呢?

什么是比丘应随顺教授于人的呢?

比丘应在于何处游心而自娱乐,

而且在那里游乐后,便能断除一切的结缚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正信就是自己的第二伴侣,智慧就是所应教授于人的,

涅槃就是所应善乐之处,比丘便能断除一切的结缚。」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二七经注释:

1、「云何为比丘……能断诸结缚」: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何者为人伴?又以何教人?又爱乐何物,人脱众苦恼?」

2、「信为同己二……比丘断结缚」: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信为人之伴,智慧以教人;爱乐涅槃者,人脱众苦恼。」

一二二八、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持正戒使人善老,应建立净信,智慧是珍宝,盗贼不能夺功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怎样能使我们守善到老呢?什么是所应善于建立的呢?

什么是人们的珍宝呢?什么是盗贼所不能夺走的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持正戒能使人守善到老,应善于建立净信,

智慧就是人们的珍宝,所修作的功德,盗贼是无法夺走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二九、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是爱欲生众生,心意在前驱驰,众生起生死轮回,依苦而不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法生起众生的呢?是什么在前面驱驰奔走呢?

生死轮回是如何生起的呢?是什么法而使人不得解脱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爱欲生起众生,是人的心意在前面驱驰奔走,

是众生生起生死轮回,依于苦法使人不得解脱。」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二九经注释:

1、云何起生死: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何者堕轮回」。

2、众生起生死: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众生堕轮回」。

一二三O、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是爱欲生众生,心意在前驱驰,众生生起生死轮回,业为人依怙。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法生起众生的呢?是什么在前面驱驰奔走呢?

生死轮回是如何生起的呢?什么法可成为依怙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爱欲生起众生,是人的心意在前面驱驰奔走,

是众生生起生死轮回,所造作的业可成为人的依怙。」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O经注释:

1、何法可依怙: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何者人依怙」;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一经此处则作「何者为怖畏」。

2、业者可依估: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业为人依怙」;别译杂阿含经则作「苦为大怖畏」。

一二三一、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是爱欲生起众生,心意在前驱驰,众生生起生死轮回,业甚可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是什么法生起众生的呢?是什么在前面驱驰奔走呢?

生死轮回是如何生起的呢?有什么法极可畏的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爱欲生起众生,是人的心意在前面驱驰奔走,

是众生生起生死轮回,所造作的业极可怖畏。」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三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贪欲非道,寿命日迁,女人为梵行垢,修梵行才能净化。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叫做非道呢?什么会日夜迁流消逝呢?

什么会垢秽梵行呢?什么会烦累世间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贪欲就叫做非道,寿命会日夜迁流消逝,

女人会垢秽梵行,女人会烦累世间。

若能精进修习梵行,便能洗除这些罪过。」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二经注释:

1、云何累世间: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三经作「谁恼害世间」。

2、「炽然修梵行,已洗诸非小」:别译杂阿含经作「专修梵行者,洁净胜彼水」: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苦行与梵行,为无水沐浴」。

一二三三、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名」(受、想、行、识等精神现象)为世间之至上,能制御世间之众生。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法会遮映世间呢?什么法是最高无上的呢?

是那一种法,能普遍地制御众生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名(精神现象)会遮映世间,名是世间最高无上的,

只有这一『名』法,能普遍地制御世间的众生。」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三经注释:

1、「名者映世间……能制御世间」: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四经此偈作「于诸世物中,四阴名最胜,善于彼处处,皆得为最上。四阴名一法,于世间自在。」名,即指受、想、行、识四无色阴而言。

一二三四、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有关偈颂的因、依据、体等问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什么法是偈颂的因呢?要用什么来庄严偈颂呢?

偈颂是依据什么呢?什么是偈颂的体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欲就是偈颂的因,要用文字来庄严偈颂,

题名就是偈颂的依据,作成的文章是偈颂的体。」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三四经注释:

1、「欲者是偈因……造作为偈体」: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三五经此偈作「偈以欲为初,字为偈分别,偈依止于名,文章以为体。」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则作「韵为偈颂因,文字其标记,偈颂依题名,诗人此住家。」南北所传,有所不同。

一二三五、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应如何知道车乘、火、国土、妻妇等问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如何知道车乘呢?如何知道有火呢?

如何知道国土呢?如何知道妻妇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看见幢盖就知道是什么车乘,看见烟就知道有火燃,

看见国王就知道有其国土,看见丈夫就知道他的妻妇。」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