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善护口业——正语

发布时间:2024-08-20 03:13:19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正语的五个关键点

比丘们,具有五个要素的言语为善说,而非不善; 为无疵,不为智者所责备。是哪五个呢?“适时、真实、柔和、有益、慈爱而语”。

撒谎的危险性

“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一个人敢犯有一件事,那么就没有什么坏事他不敢做。这是一件什么事呢?就是故意撒谎。”

善巧选择讲话方法,以自我净化语行

何谓语行净化的四法?

有这种情况:某个人离于谎言、戒绝了谎言。当他被市镇会议、某个组织会议、亲戚的聚会、行会、或者皇族叫去作证并对他说:“来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善人。” 如果他不知道,他就说“我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他就说“我知道。” 如果他不曾看见,他就说“我不曾看见。” 如果他曾经看见,他就说“我曾经看见。” 这样,他不会为了自己或他人、为了得到报酬而故意撒谎。他抛弃了谎言、戒绝了谎言。他说真实语,坚持真实语,坚定,可靠,不欺世人。

离于离间语,戒绝了离间语。他不会传这里听到的话到哪里去造成人们彼此间的不和。他也不会传哪里听到的话到这里去造成人们彼此间的不和。这样他让不和的人们互相和好,让团结的人们更加团结,他爱和谐,他为和谐而高兴,为和谐而欣喜,他讲使人们和谐的事情。

离于粗恶语,戒绝了粗恶语。他讲话让很多人听起来舒畅、有真情实感、直入心扉,有礼貌、有感召力、令人愉悦。

离于闲杂语,戒绝了闲杂语。他讲话适时,所讲的话有实质的东西,和[修行]最终的目标一致,与法和戒律一致。他讲的话值得珍视,适宜,合理,围绕[修行的]主题而不偏离。

这就是如何以四法净化语行。

正语和其它道支的关系:

然,诸比丘!正见是先行者,诸比丘!如何正见为先行者?邪语了知是邪语,正语了知是正语也。彼有其正见。诸比丘!如何为邪语?虚诳语、离间语、粗语、杂秽语,诸比丘!此等为邪语…。…彼为断邪语,为获得正语而精进。彼有其正精进。彼有念而断邪语,有念成就正语而住。彼有其正念,如是彼有此等之三法,随从、随转于正语,谓:正见、正精进、正念。

什么话当说、什么话不当说得判据:

[1]如来知其语为非实、非真、不具利益者,其因为他人所不爱、所不好者,如来即不语此语。

[2]又如来知其语虽为如实、真谛、然不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不爱、所不好者,如来亦不语此语。

[3]然如来知其语为实、真谛、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不爱、所不好者,对此如来记说其语是知时者也。

[4]又如来知其语为非实、非真、不具利益者、虽然彼语是他人所爱、所好者,如来即不语此语。

[5]又如来知其语为如实、真谛、不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爱、所好者,此语如来不语此语。

[6]如来知其语为如实、真谛、具利益者,且彼语是他人所爱、所好者,对此,如来即言彼说其语是知时者也。何以故?王子!如来于诸有情、有怜憨心也

只说如此语:不折磨自己亦不危害他人,此为真实之善语。

只说如此语:令人喜爱受人欢迎。不恼他人之语令人欢喜。

在说话前、说话中、说话后反观你的对话:

佛陀对他的儿子罗侯罗说:罗喉罗!当你欲以口作业时,则应省察你之口业:“我将作之口业,会危害自己吗?会危害他人吗?会自、他俩害吗?为不善、成苦果、苦报吗?”罗喉罗,如果省察时你知道:我将作之口业,会危害自己,会危害他人,会自、他俩害,为不善、成苦果、苦报,那么你绝对不应该作如此之口业。但是如果省察时你知道: 我将作之口业,不危害自己,不危害他人,不自、他俩害,为善、成乐果、乐报,那么你应作如此之口业。

当你正以口作业时,则应省察你之口业:“我正作之口业,危害自己吗?危害他人吗?自、他俩害吗?为不善、成苦果、苦报吗?”罗喉罗,如果省察时你知道:我正作之口业,危害自己,危害他人,自、他俩害,为不善、成苦果、苦报,那么你应该立即放弃如此之口业。但是如果省察时你知道: 我正作之口业,不危害自己,不危害他人,不自、他俩害,为善、成乐果、乐报,那么你可以继续如此之口业。

当你以口作口业已,则应省察你之口业:“我已作之口业,危害自己吗?

危害他人吗?自、他俩害吗?为不善、成苦果、苦报吗?”罗喉罗,如果省察时你知道:我已作之口业,危害自己,危害他人,自、他俩害,为不善、成苦果、苦报。罗喉罗!你之如是口业,当对于师长、智者、同梵行者忏悔之、应发露之、应显发之;忏悔已、发露已、显发已、应成就将来之防护。但是如果你省察时你知道:我已作之口业,不危害自己,不危害他人,不自、他俩害,为善、成乐果、乐报,那么你当昼夜,随学善法,住喜悦中。

修行人应避免的对话: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无益徒劳之论。例如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兵论、恐怖论、战争论、食物论、饮料论、衣服论、卧具论、华鬘论、香料论、亲族论、乘具论、村里论、乡镇论、都市论、国土论、妇女论、英雄论、路边论、井边风传论、祖先论、种性论,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如是有无之论争。远离如是等无益徒劳之论。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诤论。例如“汝不知此法、律、我如此法、律,汝如何如此法、律耶?”“汝是耶行者,我是正行者,”“我言[前后]相应,汝言不相应。”“汝应言于前者而言于后,应言于后者而言于前。”“汝无细虑而[自]言返复。”“汝之立论,堕于负处。”“为解汝负说而寻思,若能者即自解!”远离如是等任何诤论。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十种善的话题:

有十种恰当的话题。哪十种呢?谈论少欲、知足、远离、离缚、精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就是十种[恰当]的话题。如果你常常参与这十种对话,你甚至会比巨大而俱大力之日月更光耀,更不用说别的宗教的修行人。

如何才能善巧地教诫他人:

比丘们呀,一个比丘欲教诫他人,必须先从五个方面审查自己,同时还需要俱足 五个条件。先从哪五个方面审查自己呢?

[1]我的身行是否纯净、无疵、无染…?

[2]我的语行是否纯净、无疵、无染…?

[3]我的内心是否充满对同梵行者的慈爱而没有恶意…?

[4]我是否多闻、善记所闻、善聚所闻?初善终善后亦善之圣教,在意义上和用词上完美地宣说绝对清静的梵行——我是否已于此圣教多闻、记忆、讲解、深思并以内观智慧实证…?

[5]我是否已能通篇背诵比丘律、透彻分析其意义、一经一经地分别并能知晓微小的细节…?

这是必须自己审查的五个方面。

还必须俱足哪五个条件呢?

[1]我说话适时与否?

[2]我说话真实与否?

[3]我说话柔和还是粗俗?

[4]我说话有益与否?

[5]我说话具有慈爱还是有内在的恶意? (信息来源:菩提经院)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