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许多关于由于让座的文章,前几天立新刚好也经历了一番。她说,她特地买好了靠窗的AB座位票,想坐的舒服一些,因为到目的地要八九个小时,结果遇到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坐的是三人一组在中间位置,当对方要求与她换座位时,她将自己舒适的位置让给对方,结果自己在那里憋了八九个小时,难受得要命,内心很后悔与她换座。
佛法是根据这个社会的需要,因地制宜的去修学的。在佛经中燃指供佛,有一层面的意思指的是,我们要用自己身体去为众生做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得到安乐,难施能施,这是一种菩萨的精神。
立新说,经历了让座,看着那母女两个,一路上愉快舒适的样子,对她也没有感谢之意。于是,她心生悔意,一路上心里念头特别多,里面两个我一直在打架,都在自己搞自己。
立新问我,结合佛经,这座位到底该不该让?其实,我觉得立新的这段经历相当好。因为我们凡夫心布施时就是这种心态。一方面没有收到对方的感谢之意。另一方面自己坐了那么久领受着辛苦,内心的境界就特别多,自己受苦了,然后就反悔了。所以这个布施,想得到殊胜的无畏果,就要去建立正确的知见,既然去布施了,那就要去摄心。
在这个过程,是很好观察自己的机会,这一切都是自己在变化,在菩萨法中,立新让座是这一世与她结了善缘,如果当下没有办法坐在旁边与她讲话,引导她来读佛经,只是这一世与她结个善缘,未来世再与她结法缘。
给别人让座,也是给自己种福德,将来自己就没有这种苦,没有无座位的苦。菩萨所做的所有布施都是为了将来的法布施在奠定基础,这些都是我们的佛土。所以布施时,吃一点点苦,就与她结下未来结法缘的因。
通过日常这些事情,我们要知道,凡夫心是很善变的,所以修行很难修。刚刚在让座,这布施时感觉很好,然后自己呆得不舒服了,这个过程自己很难受了,意根就开始计算、恒审思量,又看对方的情形,自己内心就变化万千,一直在造业。所以《地藏经》讲:“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学佛法之后,都要随身带着佛经,时时记得去念佛,坐车时就可以读佛经。如果不是这样,基本上都是在打妄想造业,因为行善而造业,这就是善中恶。意根就是这样的体性,没事干时,就恒审思量。修行要从这个当中去提升自己。
这个座位该不该让,要怎么让?做好事时,也要去衡量,这个车程时间是八九个钟头,那我们让座时,就要与对方讲好,我让你坐到几点钟,我们轮换着坐,一方面是我们坐车的过程中,也会去看经典;另一方面也要让对方知道,不是你一坐着就不知体谅别人了,这让座给你,是我们的善意。
如果我们的慈悲让人践踏,她本身都没有一点善根,都不知道感恩,这让座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好处吗?没有啊!人都要知道,这么长的路程,不是我自己舒服就好了,也要关照考虑一下他人,互相交换一下,这样大家都比较舒服。
《无量寿经》:“不识人情,强欲抑制。见人有善,妒忌恶之。无义无礼,无所顾难。自用识当,不可谏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 这经典中就讲有些人不知情义、不知恩义,所以很多事情会造成人不知恩与义,情义不懂,所以造成许多恩恩怨怨。
立新能观察到自己这么多起心动念,算是读佛经之后很棒的一个反观,本来是善心,后面搞成自己有那么多的念头生起,但是自己有察觉之后,还会知道去忏悔起心动念中不好那些种子,那就受益了。
那如果是没有学佛法、读佛经的人,经历这样的事情,可能就会与人讲,好心哪有什么好报,不要去做这些事情了,这样讲话、分享,人与人之间就互相染污,人就容易越来越自私,更不要谈利他了。
佛法在生活中,一定是可以行得通的,只是在一些事情上的取舍,还有是以何为重点,如何善巧方便,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去修学的,这些都是有智慧的。毕竟来这里,福德的累积是很重要的事情,多读些佛经,才知道如何去行,学佛学智慧。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