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心道法师简介:心道法师,1948年生于缅甸,祖籍云南,俗家名杨小生。战乱的滇缅边境,四岁父亲遇害,母亲携妹离散,随姨丈开始长年流浪。九岁,为减轻家计而加入游击队,随军出入烽火,目睹人世的流离动荡。生死的难解疑惑,与一日目睹阿罗汉飞越潭面的圣迹,即形成早年最深刻难名的生命戳记。
13岁,随军撤退来台,始正式就学。抱持少年真诚纯摰的好奇与热情,对安定的社会、开放的环境、健全的寄居家庭、乃至整个生命的存在意义,开始更深刻且多元的观照与思维。而开发中的台湾社会,也为充满求知欲的少年,展现了更丰富的可能面向。
15岁,接触一贯道等信仰。初闻观音菩萨圣号,感动不已,于军中开始茹素,志无退屈。16 岁自于臂腹刺青 悟性报观音、吾不成佛誓不休 、 真如度众生 ,忆持修道利生的初心悲愿。
20岁退伍,经历多种行业,切身体验社会基层生活实况,于生活百态中历练与一再转换角色扮演,于变幻的世界中去参悟佛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期间,感违离本愿日远,剧苦难名!
25岁,正式于佛光山剃度出家,入丛林大学就读。未久,即倾心祖德苦行操履,日夜常自禅坐,并法云寺受戒时,得受默照禅心法,后即告假专志禅修。
26岁,于外双溪开始独修,面对孤寂,每日禅修二十小时,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次年,移锡宜兰圆明寺古庙、礁溪灵骨塔,修持冢间头陀苦行,主修禅定摄持;蛇虫环绕、灵塔门户自开,乃至茔冢遍野、鬼魂号泣、撼楼动地;澈感轮回苦趣、生死无常,身心妄相层层剥落,故日后更灵骨塔名为 啊灵山禅院 ,立大悲誓愿,度脱三恶道众生。
31岁,至员山龙潭造如幻山房,夜就墓地禅坐,每日十八小时以上。以访道者渐多,体悟禅定无法了脱因缘苦恼,决志参究生死迷惑。
34岁,开始断食,辅以辟谷法。为离尘绝俗,移员山古堡废墟,继续禅修六个月,明悟本心。
35岁,迁至福隆荖兰山,继续断食闭关;后因来众日多,兴立灵鹫山无生道场。时年中秋,至弟子所辟之法华洞闭关,默照宇宙万法之缘起,前后长达两年。
1984年,36岁,以禅门心法为体,秉持 工作即是修行,生活即是福田 的现代生活禅理念,教育日渐增多的僧俗弟子。在僧团教育方面,除日常实修教育之外,还邀请三乘宗师与成就者来山传授;为使明了社会现况、时代趋势,并延揽世学学者专家,分享学习心得。
出关后,法师面对日益众多的问道者,于诸多提问中见到现代多元社会所带来的困惑、科技发展的强大效应、全球化的趋势、人类对信仰的模糊,且深切感受到宗教极可能持续成为战争的主要借口,相信唯有宗教间的和平方能使世人免于征战之苦,而为消弥宗教对立与促成宗教和平,则需借教育之助,提供人们广泛的宗教知识。
1989年,41岁,法师宣布筹建 世界宗教博物馆 ,以华严法界为志,推展世界和平理念。随后又创设 灵鹫山般若文教基金会 ,推广社会文教工作。1990年,成立 灵鹫山护法会 ,展开全省弘化教育活动,除护持善信实践佛法教育,更广范汇聚社会各界的爱心,参与投入筹建世界宗教博物馆;为奠定宗教文化研究的深化基础,并创设 国际佛学研究中心 , 1991年首办 两岸宗教与文化交流 研讨会,促进两岸文教的互动交流。
社会弘化方面,自1993年起,每年定期举办 水陆空大法会 ,并以新世纪的时代认知、弘法媒介,将佛法的智慧传承,延展为新世纪全方位的生命教育观点与生活修行体验,以启发当代佛教教化弘传的新契机。而于教团佛法教育方面,以菩萨道之利生成佛为宗旨,以 一念善心 、 生命服务生命,生命奉献生命 为理念,引领护法善信。
2001年11月9日,全球首座世界宗教博物馆于永和开幕,多位来自全球的宗教领袖与各方代表与会,并将此日订为 世界宗教和谐日 。2002年,开始筹画 世界宗教大学 ,延续与落实宗教教育,以复兴那烂陀大学精神为志,提供一个各宗教在此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期使各界人士与诸方信众皆可于此获得更深一步与更广泛的宗教知识,为世界和平做一分贡献。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