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如何用“内观法”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发布时间:2024-10-20 03:14:45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如何用“内观法”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看到题目会不会觉得有点扯?终归有句老话:改变不了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各种矛盾,各种纠结,各种心塞,各种不能把握、不由自己随心所愿的境遇,觉得冥冥之中不知由谁定?

其实,过往的东西真不是自己所能操控的,这一页直接翻过去,我们只能把握现在,筹划明天。这一切又跟内观有什么关系?

这让我想到两个成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第一个说的是环境,经历的影响和熏陶;第二个说的还是潜在的环境因素:内因、外因;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利害关系;只是,我们常常只见事长成,不见事成长;只见其如今,不见其当初;所以,有必要知道“防微杜渐”的哲理,也有必要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凡事皆有因果,只有必然,没有偶然;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而改变有很多种方式,这里就有鲜为人知的一种。

我们先脑补点物理学方面的知识:

1,超距作用:

超距作用(action at distance)是物理学关于作用力及传递媒介的一种观点。这一观点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瞬时的相互作用,不需要任何媒质传递,也不需要任何传递时间(与之相对立的观点被称为近距作用或接触作用)。

2,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里最古怪的内涵。当两个相互纠缠的粒子对,即便它们一个在地球,另一个放到月球上,中间没有任何连接,如果你在某个时刻观测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便可以推知另一个粒子的状态。而且,你对这一个粒子的观测不仅影响其本身,也同时还超距离作用影响另一个;爱因斯坦把它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接下来再学习一个历史典故: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话说西汉时期,皇宫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天三夜不停止。

汉武帝召问王朔,王朔说可能有兵争。武帝不信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铜(采自山中)是山的儿子,山是铜之母,钟响就是山崩的感应。三天后,南郡太守上书说山崩了二十多里。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哈哈大笑,更有些人张口便喷“不待见”;说“量子纠缠”是科学,说历史典故是玄学,两种待遇是不一样的。也罢,下面的内容信可听之,不信弃之!

东拉西凑,绕了很大的一个圈,下面才是我要讲的内容: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人或事情关系时,可以把场景提取过来,从内观中发现和改变某种信息。为什么一直在提倡影像思维法?在影像中,我们突破时空局限进行沟通、对话;用心交流,注意心念是有能量的,修行的改变从每一个细小的念头开始!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试想想,不良的念头所产生的负面信息能量,是不是也改变着我们自身的内分泌,作用于我们自身?!"心有千千结",但“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修行的境界里最重要的是修养心性,转心化性,最终才能在现实中减少障碍壁垒;否则,再好的游说家、公关人士,也只是此伏彼起,按下葫芦浮起瓢,“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我们在内观中交流时,一定要善心,正念,相互尊重,所谓:心有多宽,世界才有多大;和解矛盾,注意内观影像中每一个细节的信息提示,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环境背景,做到善辨巧问,最终找到问题或寻得打开症结的方法;这是与“心”对话的技巧;记住一个总的原则:景物神态以明亮为吉或表示事能达成;发现有不良的信息状态时,尝试改变或者在现实中引起警觉,设法纠正弥补。

退一步讲,就算只起到一种改变我们心态的作用,因为这种改变反过来再作用于我们现实中的应对问题、处事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也足以影响我们的行为,达到某种好的效果吧?如果只从这方面简单的理解,不妨把它作为一种思维中的预演罢了。

当然,说得有点隐晦,具体须得从体验中把握,知道了就能悟到,悟到了就能有所得到(收获),重在实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