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于一善根,心生住着。于少功德,便以为足。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不为如来之所忆念。”
文殊师利菩萨乃对善财童子这样地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想学习佛法,修行菩萨道。如果离开信根,就不会有所成就。信根就是五根之一,何谓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学佛法的人,第一要有信根。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若是信根断绝,什么佛法也不能接受,不需要学佛法了。为什么?因为学佛法,必须相信佛法,必须依法修行。
你们天天讲《华严经》,天天听《华严经》,若是不依照《华严经》的道理去修行,那就不能把你的心量扩大,也不能把你的智慧现出。听了多年的《华严经》,还是那样的自私、自利,只知道利益自己,不知道利益他人。这就是没有信根。
若想有信根,一定要依《华严经》的境界去修持,假设遇到境界来考验时,把《华严经》的经文想一想,我应该怎样去做?我应该怎样发菩提心?这样一思惟,便可过关。不会被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有了定力,就能“泰山崩前而不惊,黄金当前而不动”。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所以要修行,才能做到“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的地步。
文殊菩萨不是对善财童子一人说:“若离信根,心劣忧悔。”乃是对你我他现在的众生而说的。善财童子他已经有了信根,他就会为法忘躯,到处求善知识,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他已经具足信根,可是我们没有具足信根。文殊菩萨间接为我们说法:你们要学习善财童子求法的精神,要依照《华严经》的道理去修行。你们要知道,若是离开信根,你们的心就会下劣,就会忧悔。只知为己不知为人,就会忧愁。忧愁什么?“呃!那件事情我做错了!我不应该做。为什么?因为对我一点利益也没有。”这种心量比微尘还要小,一点利益他人的事不肯做,总想占便宜。要知道吃亏便是占便宜。学佛法就是处处要吃亏,人家不能忍你能忍,人家不能让你能让,人家不能吃你能吃,人家不能穿你能穿。在表面上看来是吃亏,在因果上看来是占方便。这样,可以增长福报,积集功德。学佛法就要把心量放大,所谓“心能包太虚,量可周沙界。”
好像万佛圣城成立法界大学、培德中学、育良小学,目的是为利益他人,不是存心利益自己。如果只想对自己有好处这种人,就是心下劣了,就要忧悔了。换言之,就是没有出息。
既然这样的自私自利,怎会有功德?怎能修行?因之,一切功德不圆满,一切修行不具足。因为有自私自利的心,所以时时刻刻为着自己的臭皮囊作打算,又怕臭皮囊饿着,又怕臭皮囊渴着,又怕臭皮囊病着,又怕臭皮囊死了,为它而担心;所以忧心戚戚,一天到晚为它害怕,怕这个灾难来了,又怕那个灾难来了,心里总是不安宁,总是忧悔。
有了这些问题发生之后,就会退失菩提心,不肯向前精进,而向后退转。有了这种心理在作祟,对于修行是最大的障碍物,便不能进步,当然谈不到有所成就。
自己种一点善根,便生一种执着。自我宣传,自豪地说:“我做了多少善事,我所学的佛法,比谁都圆满。
”到处卖老修行,可是你学的再多,自私心还是那样重,自利心还是那样大,一点用处也没有。“以少功德,便以为足。”譬如,布施与人一分钱,也生执着。逢人便说:“我今天做了功德事,布施一分钱。”或者说:“我今天没有吃饭,我布施于人,不知有多少功德呢?”或者说:“我今天向佛叩头,一定有功德!”就生这些不必要的执着心,作了一点点的功德,认为自己了不起,简直变成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种思想,实在幼稚可笑!不能善巧发起大行大愿,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尽在名利上打算盘,有名有利是我的。无名无利是你的。如果有这种的思想,则不为善知识所摄护;不为诸佛之所忆念。佛不会念你,不会想你,因为你太卑劣,妒嫉他人修道,障碍他人学法。又自私又自利,简直变成佛教的罪人。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浅释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