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方会的禅学思想及其禅风
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2010年11月22日,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开幕。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杨维中在第二场学术研讨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杨岐方会的禅学思想及其禅风》的主题演讲如下:
杨岐方会一方面忠实地继承了临济宗“一切现成”、“立处皆真”的思想,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此,既不失去临济宗的精髓,又别立新意。这一禅风,为杨岐派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在公案禅、文字禅大为流行的形势下,杨岐方会坚持“立处皆真”、在随缘任运中顿悟的临济宗旨。方会说过: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若据祖宗令下,祖佛潜踪,天下黯黑,岂容诸人在者里立地?更待山僧开两片皮?虽然如是,且向第二机中说些葛藤,繁兴大用,举步全真。既立名真,非离真而立,立处即真。者里须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此唤作闹市里上竿子,是人总见。
这是说,佛法的第一义是绝对不可言说的,但即便是如此,为了让禅人理解领悟,仍然可以在第二机中以语言的“葛藤”来显现真如本体。从即体即用的原则而言,“举步全真”,“立处皆真”。禅法的要义在于,于生活中,于日常事务中,去如实体悟真如空理。顿悟的过程是在“当处发生”的,因此是“随处解脱”的。“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殿对三门,僧堂对厨库,若也会得,担取钵盂拄杖,一任天下横行。若也不会,更且面壁。” 这是说,最好的领悟禅旨的方法就是于生活中于日常的行为实践中,寻找当下顿悟的契机。如果不能如意,等而下之的才是如同达摩祖师面壁的“壁观”之法。
杨岐方会多次说过诸如此类的话:
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向者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者里未能明得,杨岐未免惹带口业。况诸人尽是灵山会上受佛付嘱底人,何须自家退屈,还有记得底人么?
这里,方会反复强调不能只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应该发扬祖师直指人心的的见性功夫,如果能够如此,方才能够与百千诸佛同参。如果不能如此,只得有劳杨岐费些口舌。杨岐方会多次这样开示其弟子:
上堂:“杨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拍禅床一下,云:“果然失照。”上堂:“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下座。上堂:“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下座。上堂:“杨岐一句,急着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箸。”下座。
迷漫于方会语录中的这种论调,尽管是前代祖师的老生常谈,但在文字禅已经大为勃兴的时期,其针对性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如此,杨岐方会不允许弟子抄录其言论。如文政在《潭州云盖山会和尚语录序》中所说:“师二居法席,凡越一纪。振领提纲,应机接诱,富有言句,不许抄录。衡阳守端上人,默而记诸,编成一轴。”其对于公案禅、文字禅显然是有所顾忌的。
作为石霜楚圆门下的二位高足,杨岐方会与黄龙慧南各有特色。黄龙慧南以相对固定的“三关”开示禅者,而杨岐方会则特别强调灵活运用。杨岐方会的下列答问就体现出了这一主张:
上堂。供养主问:“雪路漫漫,如何化导?”师云:“雾锁千山秀,迤逦问行人。”僧问:“忽有人问杨岐意旨,未审如何举似?”师云:“大野分春色,岩前冻未消。”
当禅僧向方会请教如何化导禅修者时,方会则告诉僧众须依照修禅者的根机与特定的境界灵活组织答句,这就是“雾锁千山秀,迤逦问行人”的含义。杨岐方会如此说,自己也是如此实践的。
从上述所举开悟过程以及启悟禅人的方法来看,杨岐方会完全继承了临济宗的禅学思想与启悟示人的方法,并且时有创新,时人对其评价颇高。文政禅师应方会弟子白云守端之请为《杨岐方会语录》所写的序文中写道:“李唐朝有禅之杰者,马大师据江西泐潭,出门弟子八十有四人。其角立者,唯百丈海得其大机,海出黄檗运得其大用。自余唱导而已。运出颙,颙出沼,沼出念,念出昭,昭出圆,圆出会。会初住袁州杨岐,后止长沙云盖。当时谓海得其大机,运得其大用,兼而得者独会师欤?”此文撰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仲春,为杨岐方会圆寂的第二年。文政的这一评价不可谓不高,也有其弟子辈抬高其师的意图。但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临济宗的禅风一向以峻烈的大机大用为其特色,自古有“临济将军”的说法,而文政以兼得百丈怀海之大机与黄蘗希运之大用来概括方会的禅法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不仅是杨岐派僧人如此说,出于黄龙门下的慧洪也说过:“杨岐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庆历以来,号称宗师。”
杨岐方会的禅学思想的根本是临济正宗“一切现成”。然而,禅宗史家一直称说其宗风与云门宗有些相似,慧洪就曾经说过,杨岐方会“提纲振领,大类云门” ,其说也颇有道理。在流传下来的方会和尚语录中,与云门语录相似的有不少例子。这其实并不奇怪,说明与北宋佛教的融合趋势一致,禅宗内部此时的门派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互有吸收。这种融合也可以看作是杨岐方会禅学思想以及禅风的一个重要特色。
论及方会的禅风,有一条是必须加以强调的,那就是他对于禅宗丛林参禅规范的特别提倡与建设。早年,方会在慈明门下主动请缨担任监院,其管理才能以及严谨的作风得到验证。僧传说方会“自请领监院事,非慈明意,而众论杂然称善。” 尤其是,方会能够巧妙地谏示其师在禅寺中设置夜参的程式。慧洪记载说:
慈明饭罢必山行,禅者问道,多失所在。会窥其出未远,即搥鼓集众。明遽还,怒,数曰:“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会徐对曰:“汾州晚参,何为非规绳乎?”慈明无如之何。今丛林三八念诵罢犹参禅者,此其原也。
而方会升座拈香的程式也堪称当时丛林的典范:
师于兴化寺开堂,府主龙图度疏与师。师才接得,乃提起云:“大众,府主龙图驾部诸官尽为尔诸人说第一义谛了也。诸人还知么?若知,家国安宁,事同一家。若不知,曲劳僧正度与表白宣读,且要天下人知。”表白宣疏了,乃云:“今之日,贤侯雾拥,海众临筵。最上上乘,请师敷演。”师云:“若是最上上乘,千圣侧立,佛祖潜踪。何故如此?为诸人尽同古佛,还信得及么?若信得及,大家散去。若不散去,山僧谩尔诸人去也。”遂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祝延今上皇帝圣寿无穷。”又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知府龙图驾部诸官。伏愿,常居禄位。”复拈香云:“大众,还知落处么?若也不知,却为注破,奉酧石霜山慈明禅师法乳之恩。山僧不免薰天炙地去也。”便烧。净行大师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大众,早是落二落三了也。诸人何不负丈夫之气?若不然者,有疑,请问。”
这是一场有官方信众参与的升座开示法会。方会分别以皇帝、官员以及自己的恩师为对象拈香祝愿。然后,正式开始其参学活动。与唐宋时期那些不拘形式的上堂做法相比较,杨岐方会显得较为正规。这与慈明禅师的做法显然是不同的,属于方会禅师的创意。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