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死亡
Thinking About Death
日期不明
每一个人都会有同样的基本经历。一开始出生,中间这段在变化,最后衰败死亡。谁也不希望死,可谁也逃不了。走到路的尽头,都是死。
死随念,有益也有害。对那些见识短的人,是有害的,因为这让他们压抑、沮丧,以至于不愿在世上做一点好事。换句话说,他们看见的,只有死的那个部分,看不见不死的部分。实际上,每个人有两个部分,会死的那部分、还有不死的那部分。比方说,色身依照天性在不停地变,直到衰败。你可以说它会死,也可以说它不死。“死”这个词适用的事实是: 那个人,从他或她的朋友与亲戚当中消失了,不过组成色身的元素只是回复原来的形式而已。地回归为地、水回归为水、火回归为火、风回归为风。好比冰块时间放长了,化为原来的水。因此可以说,色身会死,也可以说它不死——它只是不能维持原来的形态。根据世间常规说法,这就称为死亡,但是智者并不把死亡当成怪异或者不寻常的事件。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死是不是随带功德。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曾经与色身在一起的心。这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不死。它只是随着善恶为它作的安排而变。换句话说,善恶整理着心的层次,决定它去哪里重生。如果你做善事,必然去善趣。如果你做坏事,必然去恶趣。如果你培养善德达到最高层次,以至于可以放下善恶,心就不再变了,或者称为不死[deathless]。但是我们多数人不理解真相,我们倾向于忽略它,那样永远不能达到不死。这是因为我们自己愚蠢、缺乏明辨。无明把真相对我们隐藏起来。
心的天性,极其精细。你的眼睛看不见。有人说它不存在,那就是为什么那些思考不仔细的人会说,死后便湮灭了。拿火元素作例子。心好比火元素。色身好比点燃的蜡烛。当蜡烛的蜡与芯用完后,火不得不熄灭。但是火熄灭时,不说明世上火元素不存在了。我们可以点起另一根蜡烛,因为火元素在空气中还是到处存在。我们也一样: 色身衰败时,只要还有贪、嗔、痴的燃料,心会产生一个新层次的自我。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导弟子,不要失慎,尽量培养功德与善巧,因为正是功德与善巧,给我们此生来生带来幸福。
sukho puassa uccayo:功德的积累,带来安宁。
puam sukham jivita-sankhamhi: 功德在命终时带来安宁。
puani para-lokasmim patittha honti paninam:是功德决定众生的来世。
功德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作为善行果报的幸福与安宁。我们的善行有许多形式,不过简单讲有两类:
(1) 作为因的功德,也就是我们得做的善行;
(2) 作为果的功德,也就是来自我们善行的福报。
作为因的功德有三种:布施的功德[danamaya] 、守戒的功德[silamaya]、禅修的功德[bhavanamaya]。在阿毗达摩中,这三种功德又细分为十类。布施扩展为还包括了把功德回向他人的功德[pattidanamaya]与随喜他人功德的功德[pattanumodanamaya]。这三类归在一起,因为它们都与嫉妒和悭吝相克。持戒的功德扩展为还包括了对值得尊敬者表示尊敬的功德[apacayanamaya],比如对长老、对该感恩的人的尊敬; 还有助人行善巧之事,分享你的力量、财富与智慧的功德[veyyavaccamaya]。这三类归在一起,因为它们都与人际之间的美德有关。禅修的功德扩展为还包括了谛听佛法的功德[dhammassavanamaya]; 传法的功德[dhamma-desanamaya]; 与正见的功德[ditth'ujukamma]: 这四类归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明辨的来源。
这些功德形式,只有当它们根植于无贪、无嗔、无痴的心态之下才能产生。如巴利经中所说,alobho dana-hetu,无贪是布施的基础; adoso sila-hetu,无嗔是戒德的基础; amoho bhavana-hetu,无痴是禅定的基础。
你做的功德会给身心带来自在。无论何时,想到自己做过的善事,总会使你快乐。它是一件跟着你的尊贵宝藏,就好比你的影子始终跟着你一样。即使死时,你的功德也会跟着你,给你安排一个重生的好地方。这就称为puabhisankhara,功德造作[福行]。
人将死时,好比旅客准备出国。走之前,必须给自己作好准备,只有那样旅程才安适。比方说,他们得在银行里存钱,把泰铢兑成外币,那样可以在国外用。如果只带上泰铢,出去什么也买不成。同样地,人死时离开这个世界,他们不能把财宝与产业带到下个世界去用。反之,当他们还活在这里时,必须在佛弟子的银行里存钱,换得尊贵的宝藏,或者说内在的财富。这个意思是,他们以礼敬佛、法、僧的名义布施。那样就可以在下个世界中用那样的财富。如果他们只有假币──也就是除了恶事、不善巧事之外什么也不做,哪个舒适、幸运的地方也去不成,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带去那里的资金。他们不能回到人界,因为缺钱──也就是把自己带到人界的人的价值。因此他们得去饿鬼界,到处游荡、迷失、骚扰、附体,受各种苦。为了这个原因,慷慨布施好比在银行存款,你出国时可以用。那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得一本护照,证明你的国籍。这个意思是,你要在佛、法、僧的善德中确立自己,遵守戒律,除去言行上的那些粗糙杂染,证明你是佛弟子中的一员。
第三步,是学习外国语。换句话说,你必须修止禅观禅,除去心里中等程度与精细程度的杂染,也就是五盖,使心端正,产生三种智。
pubbenivasanussati-?ana,回忆前世的智能[宿世智]。
cutupapata-?ana,了解众生生死的智能,了解他们为什么生于高低域界,是痛是乐[死生智]。
asavakkhaya-?ana,除去心漏的智能[漏尽智]。
这三种形式的智,可以说是你行路所需的外语。你的旅途会轻松愉快、光明耀眼、一路有奇珍异宝。你会见到从不曾见过的景观,比如天界与梵天界。这就是“善逝者”的意思。即使你还在这里时,也过得好。如果想回来,你可以做到。如果你不想,可以继续修,一直到涅槃,从不得不在生死轮回里游来荡去的命运中解脱。
因此,修持布施、戒德、禅定,会得到三种宝藏──人界宝藏、天界宝藏、与涅槃宝藏,取决于你的修持能力。把这三项都修得圆满的人,称为去得好、来得好、留的好,因为他们的意、语、行,修练良好。无论去哪里,不会遭受敌意与危险,因为他们受众生──无论世人还是天神──的爱戴与尊敬。
因此我们每个人应当看看自己的处境,意识到自己每天、每分钟走在死亡的旅途上,无计可逃。因此我们应当培养这三种善巧与功德──布施、戒德、禅定,使来自善行果报的幸福与安宁从内心升起,依己所能,带领我们穿越死亡。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