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三十忠告论》讲记]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这里讲得很清楚,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时,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则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罪过。这不是一般的罪过,而是非常严重的罪过。所以不要轻易、盲目地去做这些事情。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与机缘,不能勉强地做这些。
广闻观察诸法之类别,了知他过虽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恶之因故,观修净现即是吾忠告。
“广闻观察诸法之类别”。广闻,知道的多,明白的多。小乘与大乘,显宗与密宗等。每个教派都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类别。觉得自己已经精通了诸法的实意,也有能力区分佛法的异处与不同。“了知他过虽思即智慧”,然后去观察、发现他人一些错误和不足的地方,进而批评、议论他人,还觉得自己很有智慧。
我也经常给大家讲:不能轻易地评说他人,这样容易造业。不要认为自己明白了一些道理,就什么都懂了。其实,精通佛法非常困难,精通词句与精通含义是不同的。
以前,那诺巴依止帝洛巴上师的时候,已经是一位精通三藏十二部的大班智达了。“班”是五,“智达”是精通,“班智达”就是精通五明的意思。那时的印度,是佛法最兴盛的时候,那诺巴已经成为了班智达,也可以说是一位大德高僧或者说是一位学者。但是后来智慧空行母对他说:“你精通的是词句,不是真正的含义。”真要精通佛法,光靠听闻是不行的。
我们讲胜义菩提心的时候也说过:要生起胜义菩提心,必须要通过修行。不通过修行,只通过闻思,很难精通、证悟真理。你们现在明白的这些都非常肤浅,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即使明白了,也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有的人经常犯这种毛病,特别愿意不懂装懂,喜欢评说别人,以盲引盲。仅仅通过几张光盘、几本书等简单的资料,能明白什么,精通什么呢?看看那些大德高僧、历代祖师的传记,他们是怎样求法、怎样修行的?所以不要轻易地判断别人、评说别人,当别人的引导者,这样很容易伤害众生。这不是一般的伤害,这种伤害远远超过了杀害他的生命!
你把他杀掉了,看起来是一种非常大的伤害,但这只是断送了他一世的生命。而你去胡乱引导他,就等于断送、毁坏了他的慧命。生命本来就是无常的、短暂的,而慧命就不一样了。我们的学问、智慧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认为自己都明白了。明白了一些词句和表面上的东西很容易自以为是。真正开悟证悟,明白真理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没有开悟证悟之前,不要去评说、判断别人,我们没有这个资格。因为你无法能够解读他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以前给大家讲过,修行人有四种类型。前两种类型:一种是外熟内也熟,另一种是外不熟内也不熟,这两种类型容易判断。还有两种类型:外熟内不熟和内熟外不熟。在表面上很有修为,很有成就,但在内心深处就不一样了,这叫外熟内不熟。另一种是内熟外不熟,心里是清净的,在表面上、行为上却有很多的不清净。这两种人不容易判断。所以,不要轻易去分辨他人的对错,容易造业。
没有开悟证悟之前,只能管好自己,修好自己。在这里也是,“观修净现”,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这样对自己的修行有好处。其实这些不净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错误。我们有一句法语:“如果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如果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也是这个意思。
顺境和逆境,好事和坏事,都是成就的助缘,都是修行中必须要经过的。就像人要有两只脚才能行走,靠一只脚很难。所以不必追求这些。我们现在总想追求顺境,逃避逆境。顺利了就高兴,有坎坷了就难过,这叫动心。其实在修行的道路上,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都一样。佛讲平等,什么叫平等?好事、坏事平等,顺境、逆境平等,这叫平等。
正如佛子陀美在《快乐之歌》里讲的一样,都是好的,都是快乐的。有钱也好,可以去做更多利益众生的事情;没钱也好,没有那么多挂念与贪恋;有病也好,是消业还债;没病也好,更能精进修行;活着也好,能学佛修行,弘法利生;死了也好,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面见、亲近无量光佛等诸佛。
怎么都是好的,在哪个境界中都一样,这叫平等。顺境逆境,好事坏事,都要转为道用。若是你分别了、执着了,都会伤害你。如果不分别、不执着,平等地对待接纳,都不会伤害你。烦恼和痛苦是分别、执着带来的。
大家都讲平等,但是平等的真正意义,我们还是没弄明白。我们还在追求顺境,还特别希望自己能顺利。有的人打电话:“上师加持我,我要顺利平安地到达寺院。”还是求这些世间的福报,还是在分别、执着。真正有修行的人,是不会求这些的。有所求就不是修行人。真正有修行的人,死了就死了,不顺利也很正常。路上塌方了,很正常啊!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为了修行,在求法的过程中死去是求之不得的!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失去过很多次生命,但都不是为了求法失去的,也不是为了上师三宝失去的,而是为了自己暂时的一些利益失去的。
学佛修行就是一个心态。你到雪域,到山上,到寺院,应该是无所畏惧的。有所畏惧就说明还是没有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若是生起了信心,为了佛法,为了解脱,哪怕迈出家门一步,都有善神护法的护持。你一生起这样的念头,有这种决心的时候,这些善神护法就开始忙碌了。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他们就跟着来了。你还用担心害怕吗?还是没有深信。
上师三宝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如果你没有深信,没有生起定解,心里就有恐惧,就有忧虑。坐飞机来的害怕飞机出事,坐汽车来的也害怕:“那是山区,路况特别复杂啊!”给自己增加烦恼。想来想去,还是提前给上师打个电话吧,这样就更放心了。然后就开始给上师挂电话,上师答应了:“行,给你加持,不会有事的。”这就放心了。
还有的人觉得:“是跟上师说了,但是上师会不会忘了?”你看,还是信心不足,求法的心不迫切。如果有一颗迫切的求法的心,谁也障碍不了你。前几天给大家讲过,任何时候都要靠一个坚定的信念!如果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任何时候都能成功。
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要从自身下手,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总去评说别人。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别人给你制造修行的对境,这是修行的助缘,应该感激他们,不应该嗔恨他们。《佛子行三十七颂》里也是这样说的。若是没有这些生活上的坎坷,没有工作上的这些挫折,怎么能生起出离心呢?如果没有这些仇人或恶人,没有他们的侮辱或伤害,怎么修忍辱呢?不是没有对境了吗?没有对境怎么修行啊?作为修行人,“观修净现”,一切都要观为清净圆满,都要转为道用。
佛法里讲,尤其是密宗里讲,所有的色相都是佛身,所有的音声都是真言、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思想意识都是智慧,就是这个意思。若是你都能转为道用,观为清净就行了,这就是密宗里讲的“净观”的那种境界。都是好的,没有坏的。显宗里也讲:“处处都是好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也是这个意思,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意义都是一样的。
我们已经闻思好几年了,现在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些人从来不看自己,只看别人。其实,我早就给大家讲过,佛法就像一面镜子,但是只能照自己,不能照别人;佛法就像一杆秤,但是只能称自己,不能称别人。你去观察别人,说别人的一些过失容易造业,还不如好好“观修净现”,把一切都观为清净圆满,把一切都当成好事。
恶说皆空诽谤诸因果,虽思无作乃为究竟法,
若舍二资断绝修行缘,当修双运即是吾忠告。
佛讲空性,但是我们对空性的理解大部分都错了。现在有好多这样的人,认为都是空的,虚假的,认为没有善也没有恶,也不用取舍善恶,这就是“诽谤诸因果”。莲花生大士讲过:“见解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要比面粉细。”所以说你的见解越高,越要仔细取舍因果。
我们经常讲:诸法皆空,四大皆空。诸法都是空的,但是缘起的作用是不空的。这种“空”与“不空”是一个意思。在心经里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讲的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也都是一样。“空”和“有”也是一体的,佛讲的“空性”,不是讲没有,它和“有”是一体的;佛讲的“有”和“空”也是一体的,所以因果是肯定有的。
因果是在缘起上、在相上,空是在体上。相上有,体上没有,“有”和“没有”是一体的。现在好多人修禅宗都修偏了,说什么:“没有因果,不要取舍因果。”然后随便吃肉,随便喝酒,轻视戒律。
佛讲戒定慧,戒是基础。有些人不受戒律,这是错误的。禅宗的见解非常高,和大圆满一样。但是现在为什么不直接给大家讲大圆满呢?容易误导。《大圆满愿文》里讲“无取舍”,就是没有取舍;“无修无证”,就是没有什么可修的,也没有什么可证的。如果直接这样讲容易理解偏,所以不敢讲。为什么让大家修加行呢?加行是通向大圆满的唯一之路,这是最安全的。一步一步地来,先把基础打好,没有坚固的基础是不行的,容易出偏差。现在有些人对禅宗的领会错了,一说“无修无证”,就不修了;一说“无取无舍”,就不取舍了。
戒定慧是有次第的,有时候我们讲“慧”的时候没有讲戒,但智慧是在持戒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些人一说修密法,就不持戒了,都随便了。修密宗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但是没有戒律是不可能达到的。密宗的戒律里包括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而密乘戒中仅仅是根本戒就有十四条,还有无数的支分戒。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