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上

发布时间:2024-10-02 03:14:15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上

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三讲 上)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 慧雪 校稿 悲贤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炒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我们昨天讲到了关于第七位菩萨站起来发言,对于不二法门的感悟。他用一种妙臂在提携众生。他在提携众生的过程之中告诉我们说。菩萨观一切法如幻如化,不但不住在有的观念上。我们众生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执著现相界的存在,一种实实在在的有。而这种有的只取不舍带给我们无尽的烦恼,于是就会有轮回。不住在有的观念上这种轮回的观念就打破了。同时他也不住空的观念上。有人说,不住在有是错误的,住在空总是没错的。依然错误。昨天我们引用永嘉禅师《证道歌》的话说“断灭空,拨因果,犹如避溺而投火。”就是怕淹死,但是又被火烧死了,依然是一种二边,二边就不是平等,所以要平等。因为幻化,因为都是假的,空也不是固定的,有也不是固定的。所以不会停留下来,所以我们要不住,不住就是你心里不执著他。不是说你不面对,不面对你就没有机会来锻炼、来考验、来突破。但是你面对的时候你要不停留下来。这样的菩萨就会见到法性幻有。

妙臂菩萨给我们的感觉,他所要表达的感悟的这种境界就是见到诸法空相,是幻有假有,只是像耍戏法一样,好像是真的,其实不是真的。这种幻有并不障碍法性真空,因为好像是有,其实没有,而没有就是法性,就是真空。所以我们看到宇宙的一切现象也是好像是有,但事实上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他是变化的,所以他不是实在的,有没有呢,有,他是假的,假有呀。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同时法性真空也并不障碍缘起的幻相。虽然是没有,但是这个没有,这个空性完全是在缘起的幻相上就感悟,他们两个之间是不矛盾的,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对立的,那你就断灭,所以叫空不碍有,不障碍有。如是相不碍性,性不碍相。从相不碍性的角度去看,我们就看不到欲界、色界、无色界。因为是我们众生的狭隘局限才会导致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其实没有,为什么,三界如幻如化。所以《唯识》中讲说“三界为心,万法为识”。《三论》中也就是《中观》讲,“三界唯空,万法如画”。三界都是空性,没有主宰性,如幻如画,如果有也是如幻如化。性不离相,空性跟现相两者之间是不相离的。如此看来生和死的问题也不过是一个游戏,所以你不能在意他。你要打破生死的观念,你就必须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不要上当,不要受骗,都是假的。如果能够突破的话你一下就自在了,所以你的自在就是解脱。

如此菩萨就能够广度众生,游戏三界,倒驾慈航。高僧大德圆寂之后,我们祝愿他乘愿再来。为什么,他有能力,因为他知道都是三界如幻的,众生也是没有自性的,于是他愿意来。否则他来了走不了他还愿意来吗。来去自由,大菩萨往往如此。观世音菩萨,大家都知道他已经成佛了,证法名如来。为什么还要倒驾慈航呢,慈悲呀,因为我们所以他又来了。但是他来了他是真来了吗,没有来,如来吗。他去了,没有去,叫如去吗,没有来没有去,所以叫如来如去,才是真正的大自在。我们想来来不了,想去去不了,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痛苦难堪,轮回不已,所以我们要从观念里走出来,应该向这位妙臂菩萨去学习。

可见菩萨心与声闻的心,凡夫以为是二。菩萨的这个心是无所得,声闻的心是偏空,所以有所得和偏空两者之间的观念是对立的,凡夫以为二,实际却是没有菩萨心,没有无声闻心,无所得也无所得。那么所谓的空也是没有自性的,如果你执著空的话,空就成了有所得。空就成了有。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里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说空就是平等了,是不二了,目的就是让我们不执著,一切都不要执著。下面说若复见有空,如果你回过头来你再去执著空,诸佛所不化。不仅仅是一个佛教化不了你,所有的佛都拿你没有办法,教化不了你。重要的问题是用空来对之有,对之有所得。而你调过头来执著空,错了,又成了一个新的障碍,所以你要去突破这样的障碍。如是心者即是佛,这个心就是无所得,真正的一点点执著也没有了,也不住在生上也不住在死上,所以突破了,打破了那种生死的局限界限。这个就是证入不二法门,如果我们也能这样,我们也能对照自己反醒自己改变自己,也会进入不二法门,也会向妙臂菩萨去学习。学佛学菩萨应该跟他学得一模一样,如果你学得不是一模一样,那就不是学佛不是学菩萨,所以说要反醒要改变,要真正的身口意三业去跟佛菩萨去相应。

我说了这种相应就像我们最初的发心,信心就像水一样,你有水才能够有佛菩萨的月亮太阳印到水里,完全的相应默契,才是真正的证得证悟,不然的话你就是局外的,你仅仅在理论上没有用的,仅仅是知识,就像我们以前说了,是守执。目的是让你看月亮,而你一直执著这个执土,守执,那你看不到月亮。所以你要向上看,用这个船用这个工具来完成我们最终的归宿,这才显得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一切的法会也无非都是一种方便。就像刚才有一个居士跟我讲,孔雀他不像呀,他是表法的,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为什么是孔雀,孔雀能消化呀,孔雀你知道吃什么呀,吃毒草吃毒虫,能够面对贪嗔痴,能够面对五欲的世界。他不为所动,你不行呀。乌鸦吃毒草就死掉了,只有孔雀吃毒草茁壮成长。所以你要学孔雀能消化。为什么能消化,一切法无常,没有主宰性,你才真正能消化。如果说你看到那个法是实在的,你又能消化,那才怪了呢。你肯定是上当受骗,你肯定是受伤了,这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话仅仅看一个热闹是没有用的,真正的对照反醒改变,这是最重要的。

下面的经文说“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八位菩萨站起来发言,他要谈他对不二法门的感悟。他的这种感悟对我们依然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启迪。依据天台宗智者大师的解释,他认为这个菩萨出世的时候,因为同弗沙星相应。这个弗沙星相应之后,所以菩萨的名字叫弗沙。什么叫弗沙,弗沙是二十八宿,天上有二十八宿,有星宿,二十八个星星,其中之一叫鬼星。这个鬼一听到我们就觉得毛骨悚然,我们怎么可能学鬼呀。但是这个鬼星对我们的启迪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站起来发言说,善和不善,凡夫以为是二,我们也认为是二,说这个人是善人,那个人是不善的人,我们认为他们之间是对立的,这种观念要去突破。虽然我们也是恒顺众生说那个人是善人,那个人是恶人,但是我们的心里不执著那个善和不善,这个恒顺众生但是不执著,不执著又能恒顺,这个就是佛法。却不知善不善完全是相对待而安立,是相对存在的。为什么他是善人呢,是因为他做了好事。为什么他是恶人呢,是因为他做了坏了。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做好事的人跟发心,守菩萨戒,或者是真正成为菩萨的人去比较那依然是局限和狭隘的,不能称为善,因为真正的善是智善,要超越善和不善的,才是智善,才是最圆满的善。这善是相对的,是局限的,所以完成这个突破,是非常重要的修行上的精进,那种努力不懈。纯粹是个人主观定位,是分别心。说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善那个恶。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认识就会有他自己的局限,只有突破了各个角度,这个局限才会得到一种改变,得到一种根本的彻底的打破,不可以截然把两者之间分开,因为善是恶的善,恶是善的恶。二者之间相对待而存在的。如果你把他们分开,以为善是孤立的善,不善是孤立的不善,就错了。不是孤立的,不是单独的。

就客观而言,你站在主观上一厢情愿,你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超越于善和不善的高度去看待善和不善,一切法随其各自因缘而受果报。因为善和不善他不是我们自己定位就是这样的,他各有因缘。

你认为那个人恶,你心里就分别,你心里就痛苦。但是那个人恶,你要知道恶者自己受报,他会因为他的恶他的种子成熟的时候,他会受报,你痛苦什么呢。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伤害自己。我们觉得很不平衡,但是你要知道,那个人他将来会受报的,你不要烦恼了。他没受报,你先受报,你是最傻的。所以你没有智慧,你要去突破,你不要上当,也不要受骗,非常重要。我们很多人是看不透这个局限的,很烦恼很痛苦。所以各有因缘莫羡人,欲求大道应无我。应该没有我的执著我的局限我的狭隘,各有因缘莫羡人,不要去羡慕,也不要去烦人,也不要恼人。

《华严经》说菩萨不恼害众生,不要去烦别人,不要去恨别人,你恨别人不是菩萨,菩萨是悲悯,慈能予乐,悲能拨苦。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能帮别人从痛苦的局限里走出来,这个就是菩萨。对此,如果我们不升起善与不善的一个观念,你不去执著善不去执著不善,也就是不执著善不执著恶,为什么,善不是固定的,恶也不是固定的。昨天可能还恶,今天你可能一念心,你改变了。今天你可能是善,明天遇到一个因缘,我随境所转了。那是不固定的,不固定就是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你凭什么要执著他呢,就像我们说,阐提是断了善根的众生,可是按照《顿悟论》也就是道生法师的说话,阐提是可以成佛的呀,因为阐提本身也是没有自性的,有一天他会有善根的发现,阐提就不是阐提了,因为他不是定法。我们今天看一切事物都是以定法以执著来看待的,错。一切法都是没有主宰性的,于是我们能够突破这种善和不善的一个实在的观念,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这种实在的观念,我们就会感悟到没有自性,是空相。于是就会通达,通达就自在。因为你没有挂碍,我就自在了,你会通达。他们两种之间没有区别,这种对立完全是一种统一。我们从对立之中能够感悟到那种统一,我们不再著相了,我们不再留痕迹了。虽然我们也会恒顺众生,做一些宏法利生的事业,但我们并没有觉得我们了不起,我们帮助别人了我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主宰性。如果我们认为有主宰性,有我,有我所,那你还是局限的,你还是在轮回之中。可能只是你轮回的质量要好一点,可能你升天了,可能你做人可能你很富贵,但是你终究还在轮回当中,你要打破这个轮回,你必须不能执著,只有你不执著了,你才可能真正的彻底解脱。

如果能够这样,诸法都是真如,善和不善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因缘,都是一种机遇,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考验,如果你能突破他,你要感谢善感谢不善。像我们面对烦恼,就像烦恼比做垃圾比做粪便,好吗,不好呀,但是善于收集,善于面对,善于转化的人却是好的。你把粪便收集起来,垃圾收集起来,垃圾收集起来可以利用,可以发电。粪便收集起来去发醇,然后把它放在花园、草坪里面,会使花园更美丽,会使草坪更茁壮,你说是好还是不好呢,没有固定的呀,就看你善不善于去转化,你善于转化你就拥会有孔雀的胃。你善于消化,吃毒草而茁壮成长。否则你没有这个胃,一下子就气死了,一下子就生病了。所以你要善于改变他,只有善于改变,你就是完成了恶能转悟即同如来。如来就是你不执著,如幻如化了,你自在了,这个就是证入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也要向弗沙菩萨去学习。虽然他是鬼星,我们觉得他很麻烦,他是业障,但是我们觉得我们能够突破他,善和不善的观念还是我们的局限。如果我们跟这位菩萨去学的话,证入不二法门的话,这个观念就成了助道的因缘。所以我们不要拒绝挫折,我们也不要拒绝烦恼。对我们来讲就是考试,一旦你考试突破了,你就上了台阶了,如果你突不破就被隔在这一边,隔在这一边就是二元的。如果能够透过这种现象,感悟到那种空性,突破了,完全平等,大自在。
下面的经文是“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九位菩萨站起来发言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他深入法性,法性是空性,这是不是法性呀,是法性呀,他是不是呀,他也是,前面的花也是,法的自性叫法性。毗卢舍那佛,就像我们来到了毗卢寺,毗卢是什么意思呢,毗卢性海。毗卢舍那佛证悟的境界也就是遍一切处,哪个法没有那种自性呢,有呀,都是空,所以遍一切处,所以到处都有佛。只是你没有感悟,所以你就觉得佛就应该在这儿,佛在任何一处。空性所在即佛之所在,法王座上无等无偏,在空性上都是平等的,就是要进入不二法门。所以应该说,我们共同来探讨《维摩诘经》因缘极为殊胜,就像我们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金刚的种子,真正的佛法,所以说大家要珍惜。在大众之中说法无所畏惧,狮子菩萨说法当然是无所畏惧。狮子本身就是万兽之王,他真的是无所畏惧,如狮子吼一般,所以称为狮子菩萨。文殊菩萨骑狮子,而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无所畏惧,你有了你就会无所畏惧,你没有智慧你会幻得幻失,不知道怎么做,你会恐惧,会挂碍,会烦恼。如果你真的跟这位狮子菩萨去学,你这些没有了。他站起来说,罪、福表面看起来是对立的二元,是两个东西,我们要做好事,我们要拒绝不好的。不好的就是罪好的就是福。我们要修福报。这好像是对立的。如果我们能通达罪的本性,罪是什么,贪嗔痴,于是你会有杀盗淫,那么你这个杀盗淫就是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本身是罪,但是如果你通达那种杀盗淫、贪嗔痴有主宰性吗,固定不变吗,永恒吗,没有呀,一直是因缘呀。我为什么杀生呢,是因为我恨。如果你恨这个是一种执著,强烈的执著。如果你去改变他,你升起慈悲心,那你的嗔恚心就改变了。他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固定的。当然我们应该这样说,改变是比较难的,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中国的一句话。不是不能移呀,是难移,很难。因为你生命的痕迹是带着这种烙印的来的。所以你有那样的性格,你有那样的秉性,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没有错,可是不完全一样,可是不是固定不变,只是很难改变。所以只要你有智慧,只要你认识到那种罪和福的本质,你会发现原来罪没有实在性,没有实在性的东西他就是一种假,他是缘起的,他就是空,如此罪和福他们之间的本质有区别吗,没有差异,都是性空平等。罪是缘起,福是缘起,都是缘起性空,性空和性空是两个吗,一个。我们已经说了罪的法相是空性,福的法相是空性。如同用金子来造佛像,这个佛像很庄严很漂亮。也去造马桶便盆,很脏的东西,用金子来造,大家看到都很脏。但是如果你看到他们的本质你就没有那种脏和净的观念,也就没有了罪和福的这种局限。你看到是本质,你就不会分别,一下看到是金子,金子就是空性,他们是平等的,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不二法门呀。我是学中观的,在探讨龙树菩萨做的《百论》的时候,第一品就是舍罪福品,罪也不是实在的,你也要舍掉,福也是不实在的,你也要舍掉。有人说了,法师如果我舍掉了那我怎么面对现实呀,但是面对而不执著,有福没关系,你生活的好一点没关系,但是你不要执著,你知道这是缘起,缘起就是性空,你要面对,面对来锻炼自己不执著。所以要舍,舍并不是放弃了,是放下了。是你的观念、思想发生一种改变,放下,不再执著了,而不是放弃了,放弃你就没有机会锻炼。所以你要锻炼,你就必须面对,面对去改变。那么二者之间都是因缘的假相,所以我们去观察他的本质发现,他们原来都是金子制作的,所以他们就平等。你看到平等的时候,你就没有看到罪,也没有看到福。因为得意忘形了,你看到本质,忘形就是不再执著外在了,外在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如是即是以金刚空慧,我们今天在全世界各地佛法密宗特别盛行,密宗叫什么呀,是金刚乘呀。如果你要学会了入不二法门,那么你就进入了金刚乘了,金刚乘就是要空,《金刚经》本身就是讲空的,这个空是面对有来锻炼的,使自己不再执著的。如来你不懂入不二法门,你可能学金刚乘学密宗就没有什么受益,也不过是结个缘而已。当然我不是否定他。就是你不了解你怎么能相应呢,了解就是有缘,有缘才能够受益。我一厢情愿的给你念经,你拒绝你烦恼,甚至你排斥,那是没有用的。而你高兴,我念经你才受益,你愿意接受,这个相应,缘具足了嘛,应该是这样的。正是因为如此他决定了达此罪福二相,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没有主宰性的,于是你会感觉都是一种假,于是你就会有抵抗力,有免疫力,你就在污浊的环境里,在痛苦的挫折之中,你都有承受能力,因为你明白你有般若你有智慧,这个智慧来源于空性,他没有主宰性,随时随刻的变化,使你明白万物皆流。既然已经流过去了,你能挽留住吗,你还要纠缠吗,那你是错觉的,所以你自在了,于是你解脱了。别人骂你你也自在,别人赞叹你你还是自在,因为你知道那都是缘起的假相,你就会不上当,不受骗。如此就没有系缚,就是用绳子把你拴上,没有了,因为我都没有哪有绳子呢,连我都没了。有人说我用绳子把你拴往,我也没有了,绳子也没有了,当然就解脱了。没有束缚当然也就不需要解脱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了无牵挂。这就是进入不二法门,所以进入不二法门不是很难,重要的问题你要改变众生性,众生就是贫嗔痴,就是著相,就是眼花缭乱,就是无事生非。眼睛花了看到天上有两个月亮,告诉别人天上有两个月亮。别人看不到,别人正常,你还瞧不起别人。而别人又自卑说你看别人能看到两个,我怎么就能看到一个。你眼睛正常呀,别人不正常,你为什么要看到两个。看见两个的人确实不正常。但是不正常的人变成了骄傲的资本。正常的人自卑。他觉得我怎么不能看见两个呢。学来学去都不正常了,那我们看到什么呀,一定要正常。
下面经文说“狮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第十位菩萨站起来谈他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种感悟对我们来讲应该扪心自问,应该引起我们注意,让我们反醒、反思、对照、改变,跟他一样,这才不白学,不然你就看个热闹,那有什么用呢。这位菩萨得首楞严三昧,一切无畏。首楞严三昧就是大定,天上打雷下雨,那边开枪放炮,无所畏惧,狮子、老虎、狼在你面前绕来绕去,无所畏惧。记得当年虚云和尚在钟南山洞里坐禅,老虎挂单来了。虚云和尚就坐在那里,老虎看见他,本来是老虎洞,他跑到老虎沿里挂单,老虎就研究他我的地方你怎么来了,如果你惊慌老虎就把你吃掉,他儒儒不动,其实怕的是谁?是老虎。按情理来讲,没有不怕老虎的,但是你不害怕老虎就害怕。所以老虎最后没办法,走了,把洞让给虚云老和尚了。如果你害怕那你完了。当然今天我们养的都是宠物狗,到乡下去看那些狗非常凶狠,你害怕你在前面跑他就追你,你不害怕他他怕你,当然我们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你要去训练和锻炼,所以你要解决这些问题。越是害怕越解决不了问题,不害怕能突破的,就像生死一样的,能突破。

罗什法师曾经解释过《维摩诘经》,是我二零零零年讲经时候用的,在北京通教寺。我翻过罗什法师的注解,他以为狮子渡水,要截流直渡,曲则不渡。为什么,它勇敢呀,它不怕呀,所以它就直接渡过来,它不会绕弯不会它曲曲折折的,当机立断,无所畏惧,管他深浅,它不怕呀。我们怕呀,近一近退一退,绕一绕弯,狮子不怕,我们要学狮子,无所畏惧,坦荡。所以曲则不渡,什么叫曲呀,他不绕弯,一点弯都不会绕的。此大士之根本智,就是这位狮子意菩萨他证得了根本智,什么叫根本智,看到了本性,原来他是没有自性的,所以他不怕。我们著相了,所以你要怕,这个是老虎呀,那可是狮子。如果你看到本性了,没有狮子没有老虎你怕什么,突破了你自己。所有的敌人是谁,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是我们自己,只有你战胜了自己,你才无所畏惧。所以这位大士他证入根本智,深入法际,法际就是诸法的实际,就是本来面目。生死海中,直登彼岸。一下就突破了,没有生没有死,所以他突破生死。不像我们在生死圈里一会执著好一会执著坏,一会执著生,一会执著死,我们贪生怕死,幻得幻失,左右为难,不能左右逢缘,所以他不一样的,在生死的大海之中一下就过了。无所畏惧,不怕生也不怕死,他知道生是没有自性的,死也是没有自性的。他能够无所畏惧,所以称为狮子意菩萨。他站起来说,世间的善恶烦恼等有漏与一切法无相的无漏,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有二法,如果证得诸法平等,则无有漏无漏,什么意思呢。他站起来说,我们作为人性的这样缺陷,以为世间的善恶烦恼是有漏的,有为法是无常的。我们就认为世间的这种善呀恶呀烦恼呀痛苦呀贫嗔痴呀,是有为法,是有漏的,他障碍了我们,他影响了我们解脱,影响了我们的智慧通达,这是有漏的。相对而言的,与一切法无相的无漏,如果你去通达无为法,也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就是无漏。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有两种观点,凡夫以为是有烦恼有解脱,二乘人也以为有烦恼有涅槃,这是凡夫和二乘人认为的。

我们也会认为我要上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上西方极乐世界,《维摩诘经》里佛国品,将来我们再有因缘的时候继续探讨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如果你要往生佛国净土,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你应该净心,什么是净心就要不执著不挂碍,就是要通过不二法门来不执著不挂碍,否则你要不执著可能吗,你已经习惯了,无始劫来你已经执著惯了,你必须通过这种透视不二法门,透视他的本质,他们之间的平等,于是你会完成不执著不挂碍,不烦恼不恐惧。那个时候你才发现,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那个时候你没有任何挂碍了,你的佛土就成就了。你要上西方是可以的,你要上东方也可以,随缘往生,随愿往生。如果证得诸法平等,面对这二法,说有漏无漏,有为无为,这二法,如果相对于此,面对于此,证得诸法平等,有为法和无为法之间的平等,于是则没有漏也没有无漏,有漏与无漏是我们的分别心,是我们给自定的。有漏是这样的,无漏是那样的,中间有界限吗,没有,是我们设定的。就像我们认为一种观念是不好的,比如说,你骂一个人说,你猪呀。大家就会觉得你毁辱了我,如果从我们的祖先那从开始就叫我们是猪,那今天不叫你猪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受伤了,所以这是假名。你不要从表相上去著相,你要看他的本质,这样的话你就突破了。所以我们没有抵抗力的原因就是分别,所以我们要求别人来尊重自己,我们很脆弱,你没有抵抗力。其实菩萨非常大气,能够像孔雀一样去消化各种烦恼,能够吃毒草而茁壮成长,如果你也能够面对现实,面对贪嗔痴,财色名食睡,能够透视他的这种真相,能够去消化,能够无所畏惧,你也茁壮成长,所以你也能够成就。这个世界就被打破了。因为我们要知道,你认识的局限会导致你世界的局限。你越小心眼你的世界越烦恼,你的世界会越沉沦。越是大心越是升华。所以叫宰相肚里能行船,看大人和小人之间的区别是不一样的。我们学过《八大人觉经》,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做大人,大人就是菩萨,心量是不一样的,心量为什么不一样,能够不二,进入不二法门。没有有漏也没有无漏即无有此想,没有这样的想法你就没有这样的挂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