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时候,之前的影像会浮现出来,类似的一些经历会出现。但出现的时候,我们心里的情绪起伏大不大?假如起伏很大,那就代表之前那件事,看起来是忘了,事实上没忘,还是很在意,在心理上没有能够把这一件事释怀。所以放下的前面,还要看得破,就放得下。
所以之前这一件事情我们有没有用理智去反思自己,去包容,去宽恕。真的心情调整好了,不把这件事再挂在心上了,那个才是真正放下来了。还掺杂着难过、怨恨,只要还掺杂着情绪,遇到事它还是会再来。所以确实就像师长说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假如真的把这些心态变成我们处世的态度,那没有事情放不下了,感恩每一个境界了,想到每个人、想到每件事,都是感激他对我们人生的启发,不可能会情绪波动了。
所以这个明理很重要。懂得转念,转自己的心,就是功夫了。把这些情绪转成感恩他,不记恨,不埋怨。把这个心转成反求诸己的心,转成明因果的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为什么找我,那是我造成的,我之前没有这样对他,他今天也不会这样来对我,所以就释怀了。甚至于你更有胸襟气度,既然这一生跟他有缘,不只要化掉这一段不愉快的缘分,还要藉由这个缘分变成一个殊胜的机缘,让对方因为接触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信心。他本来是对我们不满、对我们刁难,我们统统包容接受,还以一颗真诚慈悲的心对他,不只不计较,还成就他,那他会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有修养的人,就转了。不只把这个恶缘转掉,还成为善缘。
就像跟大家讲的,“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这一段你们没背起来?这一段很重要。唐朝宰相娄师德就有唾面自干的修养。人有这种修养,任何境界来你都不会难过。甚至高高兴兴接受考试,叫“欢然受赐”,接受别人的考验,然后说,来,放马过来。有德了,不动怒了,不被境转了,就能转境,就能表演修养给人感动。
当然,假如以前的事情又浮现出来,也不要懊恼。整理整理自己的心,调整调整心,赶紧“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慢慢的,常常正念提起来,它就淡掉了。然后你心胸又开阔了,就化掉了。你不要到时候又有这个念头起来了,你就自责老半天,又在浪费精神跟时间。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