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师二祖善导大师
圆慈法师
净土宗的起源,上追溯到东晋卢山的慧远大师,但真正成为一个宗派,善导大师作出了实际的贡献。现分述如下:
一、他为了弘扬净土,有如下着述:《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观念法门》一卷。此外,通常附在《观念法门》之中的还《依经明五种增上教义》一卷。
二、树立净土一宗的教相,善导大师所着之《观无量寿佛经疏》,又叫《观经四帖疏》1,此疏主要陈述净土法门的教相教义。此疏在八世纪时传入日本,流传甚广,后来日本高僧法然(即源空),即依它创立了日本净土宗,并尊善导为高祖。
古来关于弥陀的净土问题,有报土和化土的不同观点。如摄论宗诸师以为净土为报土,认为凡夫不能往生。另有唐代《净土论》的作者,迦才认为净土有报土有化土二种:地上菩萨生于报土,凡夫二乘生于化土。而慧远大师则认为,净土是众生的业力所感,随凡圣阶位而有高下之别。
善导大师的着作里,则坚决主张弥陀净土为报土,并认为凡夫能入弥陀报土,以此树立了净土宗的教法。
叁、修行方法:具足正因兼顾助缘,善导大师认为,凡夫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虽能往生极乐净土,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条件就是正因。据善导大师说,安心、起行和作业是往生的正因。
安 心
安心,就是具足《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如是具足叁心必得往生。如他在《观无量寿佛经疏》第四解释至诚心时说:“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虽起叁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杂毒之行,不名真实业也。”所以他指出,“若起善叁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不简内外明,皆须真实。”此可见只有至诚心才能往生。
深心即深信之心,亦有二种不同,一为信“根机”,二为信法。第一信根机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流转叁界,无有出离之缘。第二信法,有“就人立信”和“就行立信”二种。就“人”立信者,决定深信弥陀、释迦以及诸佛所说,即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深信其为极乐本师。释迦佛说观经赞叹弥陀净土,深信其为娑婆之教主,深信十方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往生。就“行”立信者,决定深信往生之修行法,即称名、读诵、观察、礼拜和赞叹供养五种行门,深信为往生净土之方法。又他在《往生礼赞偈》中解释深心说:“深心即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善根浅薄,流转叁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等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依此来说,就“人”立信是信弥陀本弘誓愿为其眼目,就“行”立信是信十声、一声定得往生为主要。然而信“根机”是信“法”的最初方便。
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皆悉回向发愿往生。《观经疏》第四中说:“以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又说“迥向者,生彼国已,还起大悲,迥入生死,教化众生,亦名迥向。”所以,善导大师所说的回向是双重的,即往生方面的回向和还入娑婆世界方面的回向。此似与昙鸾所说回向相同。
叁心之说是《观经》中上品所载之文,净影大影称为修心往生,为上叁品人所起之心。又迦才认为起信论中之直心,唯上上品人所发。然今善导扩大为通九品为安心,亦定善人具有者,具此叁心为往生之正因,若缺一心即无从往生。如此善导详细解释之义,且广通定心、散心诸根机。善导大师主张叁心为往生之正因。但他亦使用菩提心一词,如《观经疏》第一中说:“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不过善导大师讲菩提心外含回向之义。彼多说菩提心,但以叁心具足,阙一不生而劝人。且善导大师又以回向发愿心与五念门中作愿回向为同义。善导大师重视此心,固然是定,散诸根机均通此安心法,主要是善导大师认为观经之叁心最为重要。昙鸾大师亦倡导此说,不过深信之内容有信机、信法,明白开示往生以具信为要门。此经说依安心起行有二区别,五念门起礼拜等叁门为起门行,作愿、回向二门属于安心门摄。心行具足方为往生之正轨,此为善导大师之创见。
起 行
起行,即起身口意叁业之行:1)身业是礼拜阿弥陀佛;2)口业是称赞阿弥陀佛及一切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等;3)意业,是专念观察弥陀及诸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等。
作 业
作业,是指具体的修行作业,有恭敬、无余、无间、长时四种修法,这是日常策励实践的修行方法:一、恭敬修,礼拜弥陀身心恭敬。二、无余修,即称名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在观察、忆念、礼拜赞叹时亦专门礼念阿弥陀佛及净土圣众,不杂余业。叁、无间修,即修行叁业乃至回向发愿,无有间断,恒时相续。四、长时修即心行不退之规定,即以毕命为期,心行相续,誓不中止(《往生礼赞偈》)。(摄大乘论第八,菩萨叁无数劫中依此四法而修,大师引用为愿生净土行者之仪则。)
又善导大师认为修净土行,有正行与杂行两种。正行有五种:即读诵、观察、礼拜、称名和赞叹供养。读诵《观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称名是称阿弥陀佛之名号。此皆属口业之事。
又对此五正行,大师分它们为正定业和助定业两种:称名为正定业,把读诵、观察、礼拜和赞叹供养归为助定业。除此之外,所有其他善皆为杂行业。修行的人应该舍杂归正,专称名号,求生净土。这就是善导大师的净土法门。
《观经疏》四中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管时节久暂,念念不舍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是助业。”
此称名念佛的修行方法,见于《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中,是生净土的主要条件,所以称正业。读诵等四在本愿中缺少,所以为助业。有关《无量寿经》之十念愿文,从昙鸾(476-542)开始,乃至元晓、法位、义寂等诸大师皆有此种倡说。到了善导大师解说十声称佛之义,以称名为弥陀本愿生西之主因行业,而且亦顺彼佛之愿故。大师在《往生礼赞偈》中解释彼愿文说:“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疏》第四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此一教旨,后代日僧法然大师依之广为绍述,法然更加抉择愿文之意。但所不同者,善导大师分别正业助业,五种中称名为正,余四为助,此正,助合修为起行之原则。所以他在《观经疏》第四中说:“若修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在《往生礼赞偈》则说:“专称彼佛名号,余业者是专念、专想、专礼、专赞彼佛及一切圣众等为杂行。”在《观念法门》中他则说: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兼诵弥陀经。日诵十五遍,二年得一万,日诵叁十遍一年得一万。每日念佛一万遍,亦须礼赞净土庄严。又他在《依经明五种增上教义》中说明了造阿弥陀佛像、称扬礼拜、香花供养、日夜观想不绝,这些作为是生净土的增上缘。不但如此,善导大师亦劝人勤修般舟叁昧,定中见佛之法门,这可在他的《净土法事赞》、《般舟赞》及《观念法门》等常常见到列举,以说明依专心念佛可得叁昧即可见佛。
由上可知,所谓称名念佛主要以见佛为要期。大师特别在般舟之初释般舟中说:“般舟此云常行道,天台摩诃止观称般舟叁昧为常行叁昧,即基于这一来源。”总之,大师在《般舟赞》所说的般舟叁昧行道,在《净土法事赞》中所说的转经行道,皆依般舟叁昧之教旨而说明。由此看来,善导大师所宣说的净土修行方法,除称名念佛外,更着重在专念及定中见佛之修行法。大师认为净土法门,是佛陀为末世浊恶凡夫所施设。
四、净土法门的行事仪式:
善导大师的着述里,不但坚决主张弥陀净土为报土,认为凡能入弥陀净土,以此树立了净土一宗的教法。而在《往生礼赞偈》、《净土法事赞》、《般舟赞》、《观念法门》等着作中建立了净土法门的行事仪式。《往生礼赞偈》又称《六时礼赞偈》,说明六时礼赞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仪式。《净土法事赞》的上卷标题为《转经行道愿生净土法事赞》,下卷标题为《安乐行道转经愿生净土法事赞》,说明《阿弥陀经》转读行道的方法。《般舟赞》全称为《依观经等明般舟叁昧行道往生赞》,是依《观无量寿经》等说明修学般舟叁昧行道的方法。《观念法门》的全称为《观念阿弥陀佛相海叁昧功德法门》,是说明观念佛叁昧的行相、入道场与忏悔发愿的方法。
又宋.宗晓《乐邦文类》卷四载有《临终正念文》一篇,署名作者为京师比丘善导。文中说:“知归子致问于净业和尚曰:世之大者,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世。一念若错,便堕轮回,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虽明,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家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迳之方,俾脱沈轮之苦。
师曰:“善哉,问也!凡人临命终时,欲得往生净土者,须先准备,不得怕死贪生,常自思念:我现在之身多有众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见佛闻法,离苦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臭弊之衣,得换珍御之服,放下身心,莫生恋着,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尽。须嘱家人、看病人、问侯人、凡来我前,但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缘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立虚华无益。若病重将终,家人亲属不得来前垂泪哭泣,及悲叹之声,徒然惑乱心神,反使失其正念,但教记取阿弥陀佛,一时高声为我念佛,守令气尽(气绝后仍须继续念佛六小时,不可停止,不可动莫,至为紧要。)若有明解净土之人频来策励,至为大幸;用此法者,决定往生无疑虑也。此是端的要急之旨,当信而行之。”
或问平生不曾者,还用得否?
答曰: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也。余多见世人,于平常时念佛,礼拜发愿生西方,及到病患临终,但只怕死,都说不着往生解脱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恰如贼去关门。济可事耶?死门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念蹉跎,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奉劝世人,当以此文帖安堂前,饭之处,及来往要路之间,触目惊心,免令临危忘失,若能于无事前,常以此法精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
其劝化偈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步行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任是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总之,莲宗二祖善导大师树立了净宗的教相教理,主张弥陀国土为凡圣同居的报土。他指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以称名念佛为修行正业。为助修行,他画西方圣境叁百余壁,感仙道俗,得叁昧生净土无数。因他每念佛一声,则有光一道从口出,故世称光明大师。他还为莲宗建立了行事仪式,有许多专着传世。
【注释】
1因此疏分玄义、序分、定善、散善成为四卷。玄义是解释观经经题和说明教相。序分以下叁卷解释经文。
刊载于《澳门佛教》28期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