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包容性,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温床。当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循环的规则,对我们也是有一定要求和约束的。其中,每一份子的价值如何实现,还要看个人的福报和因缘。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现代人每天被负面新闻所包围,很多人终日感到压抑和担心。担心社会的不良风气,担心人心的腐化堕落,担心自己和家人会受到影响,进而扩大到忧国忧民。
在物质生活逐渐丰足的今天,大众会更多关注精神方面的需求。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国、爱社会的心,努力尽到自己的本分,多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奉献,少一些埋怨和不必要的担忧,我们所处的环境风气,就会越来越良善,这一切都要靠我们亲自努力营造。
俗话说,物极必反。当一种事物的发展,到达某个顶端时,一定会趋向相反的方向,转了一圈,还会回来。这就像海浪一样,有起有伏,有上有下。事实上,这种规律本身并不是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思想一直停留原地,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如,现代人类,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发财。但是,金钱是有限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很多人就是这样,终生追求名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多少人懂得停下来,道声“知足常乐”。回头看看,追寻财富的足迹中,财没求到,自己却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一味坚守对物质的追求,却不重视思想健康、均衡发展的人,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在他们心中,只有物质的得失,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有钱才能任性,才能骄傲。可事实是,你到了一个高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爬得越高,也可能摔得越狠。那些懂得不时反省自己内心的人,会格外重视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设,在波浪翻涌中,找到一种平衡,他们往往只会经历小风小浪,不会遇到人生的狂风暴雨。
人要学会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感恩,要学会充满信心和善愿,来看待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当今时代,很多人会对社会的贫富差距怨声载道,还埋怨国家的人口过多。但究其实,每个人的所得,都和自己的付出息息相关,很多光鲜背后的人们,也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苦楚和压力。因此,我们决不能独断地,用银行卡上的数字来评定一切。
看看国内的富豪榜,更替得也很快,上过榜的人,有些大家还来不及认识,就像一个巨浪打过来,就此消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等在后面,城市的一批,还有乡下农村的一批。没有富起来的人是大多数,他们大多等待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因缘,他们也如同前人般懵懂,踏着过往成功者的足迹,岁月的巨轮也会同样地推波助澜,直到他们消失,新的一群人出现,重复走着老路。类似这样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可以用佛教的轮回观来理解。
西方的国家,人口有限,当贫富差距到达某个层次的时候,必定会停下来往后倒退,因为后面的冲劲不足了,没有多少人起来推这个轮子;而我们国家人很多,如此庞大数量的人群,推动着社会往前发展,就这样一直滚动下去,这就是人多的好处,人多力量大。
所以,大家不用太过担心,首先要让每个自我的观念和意识能乐观、明快起来,积极、无私地奉献。我国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会因为城市化的进程,完全消融自我。假如这个世界,真的变成只有一个民族和社会形态,那也没什么不好。依照佛教的思想,山川、江河,乃至万事万物,本来就应该是没有主人的,谁都不应该认为“这些”就是我的,因为本来一切资源都应该由众生共同享有,只是在利用资源方面,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这不只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问题,也包括各个省、市、城市与农村。生活在山里和城里的人们,对山川江河的情感,本来就不一样。
另一方面,有文化软实力,恒续维持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脉,那就是宗教信仰。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不太平,这不全是因为民族问题,很多已经上升到了宗教问题。西方宗教几乎已经斗了两千年,到今天还在斗,很多表面上打来打去的问题,后面往往涉及两种宗教势力的相互竞争。
佛教,在世界宗教的大家庭里,一直坚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理念,永远起到调停的作用。因为佛教徒坚持愿行慈悲,所以2500多年来,从未发动过一场战争。随着时代的流转与变化,这股暖流,能不能把宗教里坚硬的石头,都软化成鹅卵石?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我们国家的这片土地上,我觉得是可行的,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民族间的仇恨与纷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宗教间也从没产生过彼此仇恨的心态。
只要大众齐心努力广发善愿,爱国、尽心、少埋怨等等,常能无私、慈悲,坚持正能量,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