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佛教音乐(大相国寺梵乐)

发布时间:2024-01-27 03:13:16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佛教音乐(大相国寺梵乐)

大相国寺梵乐是历史悠久的宗教音乐。梵乐又称佛乐或梵呗,是佛教弘扬教法和赞颂佛菩萨等美好事物的一种独具宗教特色的民族声乐。

最早记录大相国寺梵乐的是宋朝梅尧臣的《宛陵集》。“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士院吴道子画,杨惠之塑像,又乐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吴道子和杨惠之是唐代著名艺术家,他们曾在大相国寺作画塑像,描绘寺僧演奏情景。到了宋代,大相国寺成了文人墨客聚会听琴的场所,苏东坡、王安石等都在此留下足迹。《东京梦华录》卷六详细记载了正月十六名流骚客夜游大相国寺、赏梵乐的情景。

大相国寺梵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佛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皇家寺院的大相国寺,以荟萃天下文化精英的博大胸怀成为一方精神圣地。大相国寺梵乐演奏,自寺院创建之始,便有乐僧越仁大师、虚真大师在寺院演奏梵乐的记载。至唐天宝年间,寺院已出现完成的乐队,并于高僧在法华经开讲之前,敬献梵乐谢佛恩以吸引听众。至唐大历年间,寺院已将梵乐演奏定为制度,开坛讲经必由乐队献乐,以表庄严和虔敬。北宋时期,随着寺院发展盛势,大相国寺梵乐也达到最隆盛阶段;一方面,寺院内专门修建了演奏梵乐的专业‘剧场’——维摩院,以及为一般游人和香客演奏的‘乐棚’。在皇室的要求下,寺院对梵乐曲目的整理和收藏,成为传统。时至今日,大相国寺仍保存着大量较完整的古乐谱,在传统音乐方面禀赋一种广泛的代表性。大相国寺的梵乐结合了中国佛教音乐和北宋皇家音乐的传统,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整个中原传统佛教音乐的典范,中州佛教音乐体系的中心。

大相国寺梵乐主要在六种情形下演奏。一是日常佛事,一般只有唱念咏赞等声乐曲。逢初一、十五进香献乐,则比日常增加乐器以示隆重。二是佛教盛大节日如释迦牟尼圣诞等。寺院住持均向各个寺院发出邀请,数百名乐僧心怀虔诚集中在一起演奏梵乐,笙管齐鸣,钟鼓震天,从清晨到日暮绵延几日余音绕梁。三是为历代皇帝祝寿献乐。四是汉族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等普天同庆,梵乐欢快热烈。五是法会时的演奏。六是做水陆道场时演奏。

大相国寺梵乐在佛教音乐中内容丰富,独树一帜,是佛教音乐文化及中华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很深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社会价值。

作为文化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一传统项目的保护及创新改革工作,今天,大相国寺梵乐团在心广大和尚的运筹下,正在向更规范、更典型、更精深的方向深入发展,,清凉世界的梵音将得到更完备的保护和发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