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净土法门法师:《论语》宗旨简介

发布时间:2024-05-01 03:12:46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净土法门法师:《论语》宗旨简介

《论语》里面第一篇,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这是讲学习圣贤教育的喜悦。古人读书是享受,读书快乐;现在人读书多苦,是苦差事。为什么古人读书是乐事?因为古人读书明理之后能变化气质,宇宙人生、过去未来他都明白了。不但明白,而且把他所读的书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他当然快乐。佛法亦如是,把我们所修学的经论统统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这就快乐,这才有法喜。如果经典是经典,生活是生活,根本不相干,这里面怎么能产生“法喜”?!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所学的佛法一定要把它消化,所谓的消化就是把它变成自己的理念、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生活行为。“化”是变化,要变化自己的气质,这很重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习”就是要把你所学的应用到生活上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样就会有“法喜”。

“说”跟下面的“悦”字相同,喜悦也就是“法喜”。

“法喜”是对身心最好的滋养,能使人健康长寿,不病不老。

“法喜”是修法相应时自然而产生的一种喜悦,这个喜悦与外面境界的刺激不相关。我们一般人讲“苦乐”,“乐”跟“苦”是相对的,都是受外面刺激而生的,顺自己的意思,愉乐就现前;违背自己的意思,就会感到痛苦,苦恼就现前。“法喜”不必依赖外面境界的刺激,它是从内心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

“法喜”当然有浅、深不同。随着你的功夫修养加深,随着你的境界提升,“法喜”的程度都有不同。

“法喜”并不是学佛才有,世间法里面也有,为什么?因为心清净的时候,就有“法喜”。这种从内心涌出的喜悦,能够达到很深,以佛法里面常说“法喜充满”。

第二句也很重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yuè)乎?”“朋”是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经常不断的有同学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这就不容易退转。

我们很难常常跟老师在一起,跟同学就可以常常在一起,跟老师不大好意思辩论,有时纵然不认同老师所说的话,也不敢争辩,跟同学就可以辩论,那就无所谓。所以要想道业成就,同学比什么都重要。

老师是指路,所谓“一日为师”,指出一条明路给你走。但是路很长,必须自己去走,如果是一个人走,很孤单!如果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则可以结伴同行,互相激励。

菩提道上也不例外,一定要有同参道友,至少一个星期要有一次的聚会。借不到道场的话,在自己家里也行,每星期聚会一次,研究讨论佛法,这个星期在张三家,下个星期在李四家,在家里研究讨论;还有其他的好处,如果你的家人不信佛,平常讨厌你学佛,但是看到你的朋友来了,当然不好意思得罪朋友,你们在高谈阔论佛法的时候,他在一旁听到了,可能会觉得佛法有道理,这就把家人也度了。如此,单靠自己度不了家人,就找一些同学来度家人。家里的人度了,渐渐的邻居也会得度,这是自利利他。

所以学佛,不能一个人,孤孤单单在那里学,闭门造车,那很痛苦,法喜生不起来。所以《论语》把这两句话摆在最前面,用意非常深,这是讲初发心如何保持法喜保持精进不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