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里讲:“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愿这些通过语言诋毁我的众生具有菩提缘;还有其他使用各种方式伤害我、污辱我的众生,皆具菩提缘。
如果不懂得修行,讥毁我的人、污辱我的人、害我的人,都可能成为我发恶愿的对象,成为未来互相伤害的因缘,但当我们懂得回向行为具义的道理之后,一切恶缘都可以成为利益自他的菩提因。轮回中,这些因缘是不缺的——只要在轮回中,就会遇到诋毁自己的人、伤害自己的人、污辱自己的人。如果自己是具有这样意乐的菩萨,遇到一个人诋毁我,好了,“皆具菩提缘”,就发愿愿他和我具有菩提因缘;遇到一百个人同时辱骂我,我也这样作意,那么就有一百个人和我具有菩提因缘。如果能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别人诋毁呢?为什么要害怕别人害我呢?这就是菩萨的想法,真的很清净、很伟大。我们要学菩萨行,就要学习这样的行为。
而且这种观修也能饶益自他,如果没有如是观修,被别人伤害了,自己就会很郁闷,一天想:“他为什么伤害我?为什么偏偏这样伤害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拨。这样想有什么用呢?除了增长怨恨、加深痛苦之外,没什么用。与其这样,还不如行持菩萨行,主动去面对、化解这个仇怨,主动去利益害自己的众生,愿他们都能成为我修行的助缘、成为我度化的对象。这样主动积极地面对,违缘便不成其违缘了。伤害我反而成为我修行的对象、度化的对象,如果自己的心真正能够安住于这种状态,怎么会成为违缘呢?能这样做,我们是不会害怕娑婆世界有这么多伤害者的。
修习佛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尽快地从轮回中、从这个娑婆世界中获得解脱。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阻碍解脱的人太多,伤害的因缘太多,恶人太多,如何如何糟糕;我们并不是说求解脱不好,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我们还没有往生之前,这些事情亦无法避免,只要在轮回当中,就会有这些事情。那么,何不把这个颂词活用呢?为了利益众生,极乐世界我们肯定是要去的,但在往生之前,轮回中仍然无法避免这些伤害、污辱的发生,届时,我们就可以运用颂词去应对,以菩萨的心去面对:愿伤害我的人皆具菩提缘,辱骂我的人皆具菩提缘,愿对我做种种行为的众生都具菩提缘。当然,种种行为并不单单指恶行,还包括善行,颂词只举了恶行。既然伤害我的众生我都愿他成就,那么帮助过我、接济过我的很多众生,也应该让他们成就,愿他们皆具菩提缘。
有时,对于帮助我们的众生,我们愿意他们成佛;对于伤害自己或伤害自己施主的众生,我却不愿意他解脱,这是不对的。所以,了知了菩萨和众生想法的不同之后,我们就要逐渐抛弃那些已养成的、固有的、凡夫人的轮回思维模式,慢慢靠近菩萨的思维方式和解脱的思维方式,要以菩萨这种无偏袒的利益之心去帮助众生,这样的行为便具有真正的大义。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