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菩萨垂眉度众生”,在寺院见到的佛菩萨像,无不是慈眉善目,双眼似闭未闭,一副清净庄严的相貌。学佛人以诸佛为师,以佛家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治无始以来的习气与执著。但是,秉持“慈悲喜舍”的佛弟子,在末法当下会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老好人”呢?本文中我们就一起探究一番。
其一、“垂眉”与脾气没关系。
诸佛菩萨的塑像,都有经典作为依据,譬如《佛说造像量度经》。依经文所言,佛菩萨眉似新月,另外佛眼微睁,并不代表诸佛“不开眼”,俾倪众生,而是另有原因。简单来讲,这是一种修行的法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佛眼低垂,是向下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楞严经》云:“心知非眼”,此时的境界称作“垂帘塞兑,回光内照”,即念头不流于外,而是反观内心,斩断妄想杂念,恢复清净自在。也就是说,诸佛菩萨垂眉低目,其实与脾气好坏是没有关系的。
其二、学佛人与“老好人”。
佛菩萨毕竟是究竟的觉悟者,但我们凡夫俗子却有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需要经由佛法的不断熏修,才能被断除。这时候,学佛者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其行为无论善恶,在佛门看来无不是缘,都是学佛修道的“增上缘”。
经由这些善恶缘,学佛人可以观照自身,若自身有类似的恶行,就要加以改正,若他人具有自己不具备的善行,则要精进学习。这就是所谓“修一切善,断一切恶。
”可以说,学佛也是一个断恶修善的过程,而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佛人懂得随顺因缘、广结善缘,所以表现得和和气气,这就给人留下学佛者都是“老好人”的印象。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其三、何时该金刚怒目?
参访寺院,进入山门,你会发现,正对大雄宝殿的山门内有两尊大菩萨,他们高大威猛,体魄健壮,手执金刚法器,怒视凡间。也许你会有疑问,学佛不是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吗,为何这两尊菩萨是这般“凶神恶煞”的模样?
佛典中载,古时有位国王,他有众多子嗣皈依佛门,这些子嗣当中,有最小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叫青叶髻。一个名叫楼至德。这兄弟二人为了守护其他兄长修道成佛,便自觉做起了护法。他们二人腹怀“窍中二气”,尽职尽责地保卫佛国与佛法不受侵害,此二人便是“哼哈二将”。
由此看来,“金刚怒目”也是菩萨以慈悲心遏止世人为非作恶,扰乱他人清净,以免将来受苦果。尽管示现怒目相,但内心却是慈悲为怀,期望众生改恶行善。“怒目相”是对非常顽劣,难以调伏的众生所采取的,而且尺度也难以把握,本身就需要修行到家,才能做到不起嗔恨心。否则,就有“诈现威仪”的嫌疑了。
懂得这些道理,佛子应该更加精进,有信心去除自己的嗔怒习气,达到事理一如。而不学佛的人,也应该懂得“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的道理,不应该随意讥讽他人,甚至打搅他人修行,徒增恶业。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