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谈国内佛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02 19:03:04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谈国内佛学教育

  刘嘉诚

  佛世时,佛陀的教化即注重以「教诫轮」来引导众生,较少用神秘的神通轮或记心轮来接引众生,而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其中「世俗谛」就是使用世间言说来教化众生,可见佛教自始就对教育极为重视,希望透过教育树立众生的正知正见,并让佛法普及一切有情。

  佛教传至今日,无论是北传、南传或藏传三大佛教体系,容或在学习环境或学术风格上有所差异,但基本上仍承袭佛教注重佛学教育的传统,尤其以台湾教育资源丰富、大学日渐扩增及宗教学制松绑等利多情势,佛学教育已发展出新的局面,整个佛学教育环境已迥异于昔。

  近年来影响国内佛学教育的最大因素,当属教育体制的改变。佛学教育从过去体制外逐渐纳入为体制内教育体系,在大学内除了传统文史哲科系之外,许多大学新增设宗教学系所,让有意研究佛学者增加许多取得正式文凭的机会,近年教育部又开放宗教团体设立宗教研修学院,以及大学系所广为开设硕士在职专班,让佛学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契机。可是,另一方面,体制内佛学教育体系对原先体制外之佛学院所或推广教育却也多少带来了一些排挤效应。当然,除了教育体制的改变外,其他诸如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国内景气低弥、高失业率与就业竞争、产业及就业人口外移、财政与金融政策紧缩等外在环境的因素,也多少间接影响了国内佛学教育的发展。

  佛学教育纳入体制内教育体系除了产生上述之排挤效应外,另一个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系所和学生的量与质的问题。从学生毕业后出路的考量来看,从前佛学研究依附的文史哲科系乃至后来新增的宗教学等科系并非大学考生选填志愿优先科系,在此情形下大学内这些相关科系量的扩增,可能相对带来学生的素质是否能满足科系的期待或是学生中途转系更为频繁等问题。换言之,就宗教学或佛学教育而言,所招到的学生是否为科系所需要的,或是科系是否为学生所需要的,这是佛学教育的供需问题,亦即佛学教育供需间产生了落差。

  为填补佛学教育供需间的落差,个人认为未来佛学教育可依不同对象与目的进行规划,譬如可结合学员的生涯规划将佛学教育区分为僧才培育、教学研究人才培育、就业市场人力培育等类别。首先在僧才培育方面,教育体制外的佛学院、佛研所不宜废除,它是僧教育与佛学专精深入的所在,也是续佛法身慧命的根本,佛教界应集中资源支持佛学院、所的永续发展。其次在教学研究人才培育方面,这是以有志于从事佛学教学研究的人为对象,其属于体制内的文史哲宗教等系所或佛教研修学院之教育体系,尤其是佛教研修学院拥有专业的佛教师资与专精的佛学课程设计,更应是培育这方面人才的所在。当然,教学研究人才的培育,需有其他条件的配合才能吸引更多考生投入,譬如国内佛学硕、博士班教育机构与资源是否充足,学生毕业后谋取教职或研究员的机会有多少,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意愿。最后是在就业市场人力培育方面,这是体制内佛学教育最大宗的区块,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大学毕业后要投入就业市场,因此相关系所除了提供宗教学或佛学课程的训练之外,最好能提供一些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配套措施,譬如鼓励学生修教育学程、修辅系训练第二专长、设立辅导学生参加公职证照考试或就业协询服务单位,佛教创办的大学则可协请教界所属事业机构优先录用宗教系所毕业之学生,如此应可提升考生就读意愿。

  硕士在职专班也是体制内佛学教育的重要区块,在职人员有经济能力,人生经验也较丰富成熟,对宗教或佛学知识探索的意愿较高,因此在职专班的设立除了可挹注校方财务,也比较没有上述佛学教育供需间的落差问题。

  属于体制外的佛学推广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推广教育课程多元、课程时间具弹性,且较无资格条件限制,可说是佛法为众生广开的方便门。近年因教育体制与大环境的变迁,招生难免受到冲击。针对此一发展趋向,佛学推广教育或可考量导入管理学上的某些理念如4P,在课程(产品products)、收费(price)、通路(place)及推广(promotion)上研发新的规划与策略,以开辟学生来源,达到推广佛法之成效。

\

  面对未来社会老化与少子化日愈严重的趋势,佛学教育无可避免也须就此预为因应。针对此一趋势,未来佛学教育的走向应朝青年学子与老年学员并重,职前、在职与退休学习并进,体制内外有教无类的趋向发展,以期佛法甘露能同沾一切有情,成为可长可久的普世宗教。

  作者小档案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第四届校友

  台湾大学哲学系博士

  现任法光佛研所兼任教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