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发布时间:2023-03-07 14:38:14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佛法一乘,本无分别,只因机有利钝,遂使教分顿渐。顿教之机,一闻妙法,当下圆悟,顿起直入,一生成办,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是渐教之机,行布次第,顺序以进,或修或退,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免因难思退,遂有‘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之叹!

  一、对机施教应病与药

  佛教有无量教门,皆随佛陀对机说法,应病与药而来。为何佛陀要‘对机施教,应病与药’呢?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八大意说:当时佛陀在恒河行化,有二牛郎赶牛渡河。其中一个牛郎带著一群牛,事前没有注意视察恒河上下游的水势,也不明白观察何处的水流最缓,容易渡登彼岸,就把所有的牛群赶下水渡河,结果到了中流,牛只都被急流冲去,溺死河中。另一牛郎赶牛渡河前,先观察上下游的水势,又查明两岸的水流缓急,然后先赶一批过河,试渡成功,再赶第二批第三批过渡,结果所有的牛只,没有损失,皆安然渡河,到达彼岸。

  当时佛告比丘,说法度生,亦是同样的道理,不先实际观察众生的根性,以及生活情形,也不观察应使他们止于何等理想的生活为最适合,只知盲目的执著一成不变的教理,去化度众生,则被引度的众生,将在中途失利,无法安稳的到达彼岸。所以说法度生,必须善用智慧,更须善用方便,才可以使众生得到实际的利益。

  二、不因请教无问自说

  就以净土法门来说,佛说阿弥陀经,是观察当时有些适应净土的根机,须说净土法门,才能使他们深信因果,舍恶向善,称佛名号,往生莲邦,所以就不因请教,无问自说,敷扬净土教义,普度念佛众生。又说将来世界到了末劫,众生业重,五浊现前,所以佛经上的文字,都自消失,唯阿弥陀经多留百年,这是给业重众生最后信佛的机会。过此以后,弥陀经上的文字也都消失净尽,那时再无佛法在世流行,众生皆于业海茫茫,为洪波所汨没了。由上可见净土法门,确与末法众生有缘,适应智简业重的众生所修学,尽管显密各宗各自弘扬发挥光大,而净土法门的适应性、重要性,还是要为众机所需要,不可忽视‘末法众生业重,唯依念佛法门得度’,这句话最值得深思。

\

  三、三眼普被有教无疑

  佛所教化之法门,各适机宜,有契上根,有契中根,有契下根,随其根性,各适其适;唯净土宗之念佛法门,接引众生,不尚一格,乃是三根普被,万类均沾,不论僧俗智愚、男女贵贱、家庭寺院、动静闲忙,不分种族,皆可学习,只要自己能一心念佛,执持名号,无不达到由念佛而成佛的目的。

  (一)念佛非愚人的事

  有人说:念佛法门只适合愚夫愚妇修学,不适合知识阶层修学。这是不理解念佛真义的人,把念佛法门低估了!他们将所谓的知识阶层看得太高贵而把愚夫愚妇看得太低贱了!属于知识阶层人物的大论师、大学者修习念佛法门的,撇开中国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不算,如西天的文殊、普贤、势至、天亲、马鸣、龙树等诸大师,皆为智德高明的知识份子,他们都是提倡念佛,归宗净土的。如文殊有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烦恼,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势至圆通章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华严普贤菩萨,在善财童子遍参诸善知识证悟后,为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并令善财及华藏海众,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圆满佛果。天亲菩萨撰往生论,开示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五门,劝修成就,得生安乐国,见彼阿弥陀。龙树十住毗婆沙论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马鸣大乘起信论说:‘最胜方便,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退转。’足见念佛法门,不专是属于愚夫愚妇的。

  (二)念佛非老年人的事

  有人说:念佛是老年人的事,青年不必学得太早。意思是老年的人,快要离开这个世界,应该及早念佛,将来才可往生西方;年轻人则不必学念佛,早生净土。谁能预料,世事无常,寿夭不定,大限之期,不论年老年少,一样要去。老的固然要去,少的也一样要去,或甚至死得比老的还要早一点。所谓:‘莫谓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昔贤诗云:‘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如箭去难留,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青年白了头!’

  有一个叫做‘诿过阎王\’的故事,十分有趣。其内容是说昔有一个老人死后被阎王召去审判。因老人在生多作恶事,不修善行,所以阎王就咬牙切齿地呵责他:‘为人在世应多修善,为何你却作恶多端?’老人硬嘴反诘阎王,怪阎王为何不先写信通知他止恶行善,使他好做个准备。阎王谓早已写四封信通知他了。老人问是哪四封信?阎王说:‘有一日你吃饭时,自觉牙齿摇动,有这回事吗?’老人答:‘有。\’阎王谓这是第一封信。接著,阎王又说:‘又有一日,你对著镜子,发现头发忽有斑白,这是第二封信。你有没有收到呢?’老人点了点头。阎王扫了老人一眼,又继续说道:‘接著我又送了两封信给你:几年后的某一天,你发觉面有绉纹,这就是第三封信。最后,你自觉头痛晕倒,那是第四封信,通知你死讯快到了,你自执迷,不肯检点,反诿过于我,怪我没有寄信给你!’老人至此无言以对。当时旁边跪审的一个年轻小鬼,忽对阎王提出抗议:‘他不理会你那四封信,年老而死,被你呵责,尚有道理,而我则年纪轻轻就死了,为何你不来信先通知我呢?’阎王道:‘我也寄过四封信通知你:一次你从单车上跌倒,一次你从马上跌下,一次你在花园打球晕去,一次你游泳溺水昏迷。四次的讯息,都是警告你虽年轻,也会死亡的,你不醒觉,却来怪我!’小鬼听了,哑口无言,深悔来不及修善,已赴黄泉。现在各人自己省察,究竟寄来几封信了?赶快修行,莫待老来,被阎王呵责,悔之晚矣。

  (三)念佛非有闲阶级的事

  有人说:念佛是你们闲人的事情,我们工作忙的人,哪有工夫来念佛?这也是推托之词,不足为不念佛的理由,真正有心念佛的人,行住坐卧,什么时候都可以念佛,身手虽因工作忙,而口却是空著无事,为何不可念佛呢?唐代大诗人白乐天,年到古稀,始悟念佛的好处;作诗云:‘我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身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使忙似箭,不废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怎么生,不达复如何?日暮而途远,此生已蹉跎,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古德也有用心良苦,咏成行卧二诗,勉人念佛。诗云: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可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离娑婆。旁花随柳休回顾,临水登山莫放过!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

  ‘卧时念佛莫闻声,鼻息之中好系名。一枕清风秋万里,半床明月夜三更。无如尘累心难断,唯有莲花梦见成,睡眼朦胧诸佛现,觉来追记尚分明。’如梦中忘记念佛,醒时叩头流血,生大惭愧,如此精进,佛无不成。

  四、作业受报带业往生

  经中有说业力之盛颇为可惊:(一)虚空非大,业力为大;沧海非深,业力为深;须弥非高,业力为高。(二)业由自造,非神所造。(三)神造万物,业力造神。

  三界众生,无始以来,由于惑业苦三道轮回,不得解脱。惑是烦恼,由烦恼造业,由造业而受苦报,是因果必然的道理。地藏经云:‘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业有黑业与白业,黑业是由身口意三业所造染污的恶业,白业则是指身口意清净所造的净业。或白业是出世的无漏业,黑业是世间的罪业。若造世间污染的恶业,必须忏悔,才能清净,不忏悔罪益深。如无忏悔之心,或时间、寿命不够,难以忏悔,那么是自力不足,只有仰仗佛力——他力加被,带业往生,渡到彼岸,不再退转娑婆,在乐土作下品的凡夫,慢慢从事忏悔,以求上升而至上品,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圆证佛果。此即弥陀愿中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我成佛时,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十恶,毁谤正法。’

  但是近来也有人怀疑,经中无带业往生明文,欲把‘带业往生\’改为‘消业往生\’,以合其意,已闹出大笑话来。因业有善业与恶业,恶业可消,善业即净业,善业如消,势必无佛道可成了。曾经也有人以‘依义不依语\’来破斥其不当。盖经中虽无其语,却有其义,况待消了业障往生,那么往来西方之人应一律平等,何以净土要分九品四土呢?既然有品位高下,国土粗妙,那么对于带业往生的道理,岂可妄加推翻!这或许是因学者修行各有所偏,入主出奴,而有是己非他的想法。

  五、造业必报,因果不爽

  在中国东汉时代,东方的波斯古国,甚为强盛,尝有安世高等高僧来华弘教,颇受欢迎。安世高法师曾经多世修行,能通宿命。有一世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自知前世欠人命债,必须偿还。那债主就在中国洛阳,于是航海东来;既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处,忽见一少年迎面而来,身佩钢刀,怒气冲冲,不发一言,一刀便将法师杀掉。法师死后神识悠然,又飘回安息国,投胎为二世太子。及至年长,又出家修道,省识宿命,知前世曾到洛阳,偿还少年的命债;而今观察,仍有一命债未还清,债主也在洛阳。于是再来洛阳,恰巧又至前世杀他的人家借宿,其人不知,便允许他借住,款待晚餐。席上僧问:‘你还认识我吗?’答以\‘不识。’僧又告诉他:‘我即是前世某年、某月、某日,行过洛阳郊外,为你所杀的那个和尚呀!’那人听了大惊失色,心想此事无第三者知道,这僧必是鬼来索命,急起身,欲遁逃。僧即止之曰:‘你不必害怕,我是人,不是鬼。我前世被你所杀,是为了要偿还命债,故被杀后即回安息国投胎,做二世太子。这次再来洛阳,也是为偿还宿世命债而来。我明日会被人打死,特来你处相求,请你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与官方,说我之死,是为还他宿世的命债,请官不必治其误杀之罪。’说毕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那人随后。在僧的前面,有一乡人挑柴,前头之柴忽因绳断落地,后头之柴亦即随堕,其扁担向后大力反弹,适中僧头顶,脑浆迸出,当场毙命。乡人即为官府所擒,讯明定罪。其人见此事与昨晚僧言相符,遂拿出僧的遗嘱,代求官厅勿治乡人之罪,免再累命债,冤冤相报,无有了期。官闻高僧因果不昧,即释乡人,其事大白。而僧偿命后,再回安息投胎为第三世太子,出家成功,就是后来的安世高法师。

  安世高法师累世高僧,能知宿命,而命债难逃,尚受其苦,足证作业必受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如到时间,一定受报。然安世高法师如修净土的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便可以超过许多业劫了。可是带业往生,不可思议,自古至今,怀疑者不知几多。昔有梵达王,曾问那先比丘:‘念佛之人可以带业往生,此事殊难取信!.’那先比丘答说:‘大王!大石置水沉否?’王曰:‘必沈。\’又说:‘若置大石于大船上,载运他方,其可得乎?’王曰:‘可。\’比丘说:‘当知众生有业,必致坠落,如大石置水必沈;念佛之人,使弥陀大愿船力接引,故得带业往生,其疑可断矣。’

  六、能消业障可转凡心

  佛陀初成道时,便在华严经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由于妄缘,起惑造业,诸罪丛生,若不忏悔,无由解脱。忏悔的方法很多,有律仪忏、作法忏、无生忏,或事忏和理忏,或念佛忏、礼拜忏、持咒忏、诵经忏,都是可以的。而念佛忏,最简单、方便,行住坐卧,出入往还,都可以念佛。所以释尊慈悲,开启念佛法门,使人多称佛号,消除业愆。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万亿劫生死重罪’,譬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破,可见念佛之力量,不可思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