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扫地也是修行的法门

发布时间:2023-02-19 16:12:43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扫地也是修行的法门

  摘自 卢志丹居士《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中国人的古训,也是我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事务。但伟大的佛陀却由扫地而建立了“扫心地”的修行法门。

  “扫心地”的修行法门来源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周利盘特迦鼻根圆通章》。

  周利盘特迦是佛陀的弟子,由于资质鲁钝,常受到别人的嘲笑。佛陀根据他的根机,教他于扫地时背诵“扫帚”二字。虽是简单的两个字,但他却记前忘后,或记后忘前,想到“扫”就忘了“帚”,想到“帚”就忘了“扫”,因此苦恼不堪。

  于是,佛陀慈悲地告诉他:“‘扫帚’的意义就是去除尘垢。想想看,你诵‘扫帚’二字的目的是什么呢?”

  周利盘特迦依佛陀的教导思惟:“什么是尘垢呢?灰土瓦砾是尘垢;什么是去除呢?去除就是清净。所以佛陀是在提醒我,除了扫除外面的尘垢外,还要去除心当中的烦恼尘垢。尘垢烦恼除尽,智慧自然就会开显。”

  周利盘特迦就这样不断地反复思惟和参究,最后一念相应慧,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佛经上所说扫地、扫厕所有种种的功用,依一般人的观念,那种不干净的地方,躲避都来不及了,何况去扫它呢?况且还是件下贱的工作,怎会有功用呢?

  其实不然也!扫地的功用有以下几点:

  一是降伏我慢心。人都有贡高我慢心,觉得世界上“我”是了不起、高人一等的,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做事情的最大障碍。若能快乐、自在地做一般人认为下贱的工作,也就是降伏了贡高我慢的心。

  二是干净可以使人的心定下来。把家里或工作环境打扫得窗明几净,不仅自己的心能感到清净,也会让经过者或使用者的心清净。心一清净,自然心就定下来了。

  三是扫掉心里的垃圾。我们的心里有很多垃圾,如贪心、嗔心、慢心、疑心……心里面的垃圾多了、烦恼多了,人也就整天糊里胡涂的。而心地的垃圾扫干净了,心地就清净了。若达到佛经中所说的“寂无所寂”,才算清净到了家。

  民国年间,河南新郑县城内,有一小寺院,名白塔寺。寺内有一老僧,法名海清。这位海清和尚,平日里呐于言语,不声不响,除了礼佛,就是不分冬夏春秋的,必在清晨天光将亮之时,从寺院的山门扫起,将县城内的一条东西街道,打扫一遍。他一边扫,口中还一边念念有词。

  开始时,有早起的人听了,都以为老和尚是在念的什么经文。可有好事者留意听后,方知老和尚每天念的,就只一句话:“扫地扫地扫心地。”于是,前去请教:为何你扫地便扫地,却说是扫什么心地?

  老和尚不理,自念自的。

  等那人问多了,便反问:“你真想知道?”

  那人说:“想知道。”

  老和尚于是说:“那你跟我一起扫地,一年后我便告诉你。”

  那人笑了笑,笑过之后走了。

  海清老和尚继续扫他的街,不避寒暑风雪无阻。以致在新郑城内的东西大街两旁,居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听着老和尚的扫帚声开始的。

  不久,城内驻军换防,来接替防务的是一位上校团长,姓韦。某日,下属向韦团长报告,有一白塔寺的老和尚,每日清晨天将亮时,在东西大街上扫地,兵士禁止,他自称已经扫几十年了,请长官不要干涉出家人的修行。

  韦团长听后感到奇怪,和尚修行,不在寺院之内,怎么到大街上去扫地?其中可有什么奥妙?于是,韦团长换了便服去寺院里探访。

  寺院的方丈接待了他,告诉他说:“老和尚是我的师父,没从方丈位置上退居时,就开始每天扫城中的路了,几十年没有间断过。我们做弟子的想接替他老人家,他不许,说每个人修行是每个人的,岂可替代?我们也就只好依着他了,不知施主为何问这个?”

\

  韦团长提出想拜见一下老和尚,请教些佛法道理。方丈摇头:“老和尚有吩咐的,这几日不见外人,施主请回吧。”

  那韦团长也是个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人,心想,老和尚不是每天必来扫街吗?我何不就在清晨的街边等他?于是,韦团长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天不亮就站在街边等着。果然就看到一个穿僧衣的身影,从寺院的山门那边,挥帚向这边扫了过来,边扫口中边念那句几十年不变的“扫地扫地扫心地”。韦团长听了,心中不觉一动。

  看老和尚扫到身边,又由身边扫了过去。韦团长本想上前问点什么的,但他却站着没动。嚓嚓的扫地声和念诵声渐渐远去,韦团长默默看着那黎明中的身影,直到副官找来,向他行礼,才如梦方醒,命令道:“凡我部官兵,今后见老和尚扫街时,都要恭敬行礼!”

  不久,城内驻军集体皈依佛门,成为海清法师的弟子。在皈依仪式上,老和尚只是说:

  “我是一个扫地的和尚。世界充满尘垢,道路充满尘垢,人心里面更是充满了尘垢。所以我要扫,不停的扫。你们做我的弟子,也要跟我一起扫啊!”

  已是弟子身份的韦团长,代表众皈依弟子发言说:“军阀混战,争权夺利,遍地污垢。作为军人,我们本应像师父一样扫尘除垢,但我们却常常成为制造污垢的工具。今天一旦醒悟,决不再行罪恶之事。”

  又不久,那扫地的老和尚身边,果真多了一个扫地的沙弥。

  此事一时成为头号新闻,全国各地报纸纷纷报道。有一家报纸这样说:“因感世界污秽,全团皈依佛门,团长做了沙弥……”

  地面不常扫,就不会有一个清洁的庭院;一个人的心地不常清扫,人生中烦恼的尘埃就会在心中积厚难除。

  怎么扫呢?用惭愧、忏悔、返照、觉察、觉照,念念分明,念念作主,念念觉察,念念觉照,这样,就能把心中的灰尘扫掉了。

  《大智度论》云:“一心正念,速得道果。”只要安住正念,即使外表看起来极为平常的扫地工作,也能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

  在日常生活中能以清净心扫地,所获功德利益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可以获得福德呢?

  《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果像菩萨那样以真空妙有心、不动心、智慧心、无住心勤修六度,万行具足,一定会感召到庄严福德。

  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以时间及体力扫地是布施,扫地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是持戒,能够不畏风吹日晒及体力的消耗是忍辱,身心不懈怠于扫地这件事上是精进,一心专注是禅定,修善法不执著善法、无住生心是智慧。因此,以菩萨六度之心扫地,必能获福深广。

  如果在扫地,进一步发愿回向:“扫除尘垢:当愿众生,眼根清净,常登觉地。净除心垢:当愿众生,永断习气,一尘不立。”如此以愿导行,不仅自利,亦能利他,就是广行菩萨道了,必能回归清净自性,成就人间庄严净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