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报庄严土。若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这个先拣别实报土跟方便土不一样的地方。生方便土真的是得定了。凡圣同居土里头虽有修定,三昧没有现前,通常我们叫它这个名词,这大乘经上说的,叫未到定,他修的是有定功,但是还没有到位。但是他比没有定功的人那要高很多。同居土里头有九品,大概在上中品位,上三品、中三品已经有定功了,下面没有定功,散漫心往生的。这是我们应该要学的。
忆佛是心里头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想的是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念佛,念这个字,我们看中国文字,它这个造字叫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这个意思,上面是今,今就是现在,下面是心,现前一念心你是念什么?当下这一念一定是阿弥陀佛,这就是心上真有阿弥陀佛。历历分明,我们今天修的这个方法是持名,《十六观经》里头最后的一观,第十六观持名,持名就是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去想别的,想别的变成观想了。观想不如念佛号,为什么?到极乐世界,你还得把观想那个想拿掉,不好拿,你成习惯了。但是这个名号拿掉比较容易,因为名号是个空名,比那个观想方便。实际上这个方法比观想容易,比观想成就高,就是将来你摆脱它很容易。
行住坐卧,这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你只有这一念,没有第二念,见思烦恼不要去理会它,自然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真高!你看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你只有一句佛号,什么时候都是一句佛号,办事尽管去办事,事情办完了,心里头痕迹都没有。所以念佛不妨碍任何工作。现在有很多人他不会念,念佛的时候心里就想着佛,不念佛的时候心里杂念就起来了,这就不会念;念佛的时候心里有杂念,工作的时候他偶尔也想到佛,所以佛也没念好,事也没做好。会做的人、会修的人,做事的时候佛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之后佛号提起来,一个杂念都没有,这叫会。这是事一心。事一心到最高的地方,见思烦恼全断了,不断自然没有了。所以这事上即得,理上未彻,他没有开悟,智慧没现前,所以它属于定门,这是属于念佛三昧,有定没慧。此地说的慧不是小智慧,这个地方说的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没有。
「若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自本性,忽然契合,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这就是大彻大悟,功夫到这个时候,佛法里常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学佛的终极目标达到了。事一心是得定,你不依规矩你就不能得定,这个规矩是什么?前面讲的这是规矩,这就是戒律,「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这就是戒律,净宗要学的戒律,这个能做到就能得事一心,就能得定。得定之后功夫再进一步,那就于自本性,忽然契合,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知能念所念都是一心,能念所念是一不是二,你看能念的阿弥陀佛、所念的阿弥陀佛,是一个佛不是两个。这就是中峰禅师在系念佛事里头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时候你看到?彻悟的时候见到了。能念是我,所念是他,这个意思懂了吗?自他是一不是二,自己跟遍法界虚空界融成一体,这叫大彻大悟。为什么?就是自心所现的。大乘教佛常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的妄心。到这个境界,真妄是一,自他是一,一切众生跟佛是一,入不二法门,这《华严经》上的。
只要入不二法门,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称的法身大士,在《华严经》上他的地位初住以上,这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法身大士。四十一个位次我们在《华严经》上学到,这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真有。实报土确实是平等境界,不起心、不动念,那怎么不平等!同居土不平等,九个阶级不平等,方便土也有九个阶级,也不平等,但是实报土有四十一个位次,平等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为什么平等?都不起心动念。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阶级?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干净。无明真断了,就是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了,习气非常微细,这个东西没断干净,所以它还有相。现代科学讲的是它还有极其微细的波动,那个波愈微细,能量愈大;波动的频率愈快,能量就愈高。所以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我们一定要了解。
但是极乐世界特殊,特殊在同居土跟方便土,这两土就是我们所称的十法界,同居土是六道,方便土是四圣法界,这十法界。它的十法界因为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里头的人智慧、神通、道力、一切受用跟实报土菩萨平等的、一样的,同等待遇,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所以古德常说,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圆生四土,四土包括常寂光,等于说你同时都得到了,四土都得到了。这一种殊胜的利益,佛在一切经里面没说过,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也没说过,只有极乐世界有。我们初学佛的时候怀疑,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怎么会阿弥陀佛有特殊?以后学多了慢慢体会到,阿弥陀佛立极乐世界这个大愿是没成佛之前,是在修菩萨道的时候发的大愿,诸多菩萨在修行证果当中没发这个愿,他发愿真干,五劫的时间把四十八愿愿愿都实现了。所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五劫修行的是功德,本愿加上功德,这样成就的。
像这种事情,我们这个世界有,为一切众生修福,舍己为人,福德成就。那不是功德,福德,福德也成就,成就什么?成就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高的一层天,第六天。第六天人的福报是第五天人变化供养他的。你看看修福,福德成就,自然成就的原理,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修四十八愿的道理是一个道理,一个是累积的功德,一个是累积的福德。我们念佛如果没有把自己忘掉是福德,念佛把自己忘掉了是功德,这个差别很大。但是念佛虽然是福德,生凡圣同居土,这个在一切福当中都没法子再去跟它相比。所以学佛,是这个念佛的人,我没有忘记还行,我生同居土,但是方便有余土的,我没有了。无我的人,起心动念是为别人想的。学佛的人为正法久住、为苦难众生,不为自己,自己没有了,那你这个人所修积的全是功德。功德跟福德我们一定要能够很清楚的把它辨别出来。
所以「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这一句话就显示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这个体就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不住有念就是无念,不落无念就是有念,这句话怎么解释?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阿弥陀佛声声相续,前面讲的历历分明,声声相继,这是有念。虽然有念,但是没有妄心,我是妄心,我执是妄心,没有妄心。所以这个念也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如《疏钞》云」,这莲池大师所说的,「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真心有没有?有。真心在哪里?真心无处不在。真心像什么样子?什么样子都不是,它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它是当人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佛法用一个空字来显示它。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它真有,但是它什么都不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能够接触到物质现象,我们的第六意识可以接触到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第六意识是能接触到。它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统统缘不到,末那跟阿赖耶也缘不到,所以说它作空,空不等于无。这是说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了不可得跟本体自空是一个意思,完全相同。所念之佛本体也是空的,能念之心也是了不可得,要不要念?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完全给我们讲境界,入这个境界,这个就是大彻大悟之前的境界。我们从事一心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将近开悟了,一开悟就是理一心。言思路绝就是不可思议,言是言说,思是思惟,都达不到,言语跟思惟都达不到。不可名状,无法可说,也没办法形容。
「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没有定就没有慧,定慧在大乘教里头,常常可以把它讲作体用,慧是体,定就是用;定是体,慧就是用,它们可以交换的,叫定慧等持,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它是一不是二,叫清净本然之体。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就这五个字,这个觉是大觉,就是大彻大悟。每个人的自性都是大彻大悟,对于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过去未来,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是本能。他为什么知道?他照见。《般若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是精神现象,识是自然现象,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说的三种现象,宇宙之间只有这三种现象。自性般若智慧,就是大彻大悟,你就见到三种现象都是空的,都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三种现象从哪里来的?从阿赖耶来的。阿赖耶从哪来的?从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阿赖耶。一念不觉是阿赖耶的业相,阿赖耶三细相里的第一个业相。现在科学家说它是波动现象,说得不错。科学家没见性,所以虽然讲,讲得不很清楚;佛经讲得清楚,佛亲自见到了,亲证这个境界。
「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无明就是起心动念,极其微细,因为这一念生起,般若的智照就失掉了,它起了波动。像水一样,水在平的时候,水平没有波浪,它有照的作用,像镜子一样,它起一个微微的波浪,这个照的作用失掉了,叫无明。那般若呢?般若就变成烦恼,无明就是烦恼,烦恼从这来的。所以无明,破一分无明,无明断了。这个东西虽然断了,习气没断,所以在实报土还说它有四十一个阶级,那都是讲习气。
「则生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由此可知,前面不是真实的,同居土不真实,方便土也不真实,为什么?唯识所变。实报土里头真实,为什么?它没有识了,也就是这个地方受想行识没有了,转八识成四智。实报土里头的菩萨起作用是智慧,阿赖耶是大圆镜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叫妙观察智,前面五识变成成所作智,对谁来用?对十法界有情众生,众生有感它就起作用,众生没有感它不起作用。无明破了之后就证得法身,法身多大?法身跟宇宙一样大,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感就在那现身,就在当前现身,没有来去的,法身的境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所以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一个境界。你要入实报土,实报土在哪里?就在此地,不是说同居土外头还有个实报土,不是的,就在此地。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见思的想法就现同居秽土;你心地清净,不受外面干扰,情执没放下,你可以生同居净土,同居土里头有染净。如果情执没有了,那就生方便土,在那个地方得到的是清净平等。什么时候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就变成法身大士了。这个地方我们看下面这个文,念佛若达理一心,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这个分证是解悟,因为常寂光他还进不去,他知道,非常清楚。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习气断尽了,他就契入常寂光。契入常寂光是如来境界,妙觉位,那不是菩萨。
「实报庄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游居」。这段非常重要,哪些人是法身大士?「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诸大士」,这些菩萨,大士就是菩萨,大菩萨,梵文称为摩诃萨。「始得生此」,这个境界现前了,你看「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方生此土。此土大士,色心自在,身土互现」。色跟心怎么叫自在?统一、圆融了就自在,色是物质现象,心是精神现象,物质跟精神是一不是二,这才自在。我们今天把物质跟精神分为两部分,所以就不自在,自在就失掉了。由于色心自在,身土互现,在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现在知道比细胞还小的,粒子,再小的,小光子,这一粒小光子里面,有无量无边无数的恒沙世界在里头。《华严经》上说,「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很小,须弥山在哪里?在芥菜子里头,大小没有了。经上告诉我们,像《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细相,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的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每一个相好里面都会放光,光中会有佛,佛又放光,光中有剎土、有世界,变幻无穷,一多不二。这个东西不是想象,是真的。
「于一毫端,现宝王剎。于微尘里,转大法轮。称性庄严,无障无碍」。这四句是《首楞严经》上的,讲的全是事实。一毫端,毫是毫毛,是我们身上的汗毛,汗毛的尖端很细很细,现宝王剎。宝王剎是什么?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要以娑婆世界来讲,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在哪里?在我们汗毛尖端上,十亿个银河系没有缩小,我们这一根毫毛尖端没放大,它就能容得下。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没有障碍。于微尘里,微尘我们现在所讲的量子,肉眼无法看见的,转大法轮是什么?是世尊在那个地方讲经教学。什么叫大法轮?对那些法身菩萨讲经教学叫转大法轮,像什么?像华严海会。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在定中讲的,听众,参加这个法会的听众,四十一个阶级,从圆教初住到等觉,人数多少?无量无边,没法子去算数。这样大的法会在哪里开?在一微尘里头。称性庄严,这四个字用得好,毛端里头含容佛剎,微尘里面佛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无障无碍,没有障碍,这是什么?称性庄严。自性叫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圆教初住以上直至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属此土」,这是说明这些人在这修行。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九集) 2011/10/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