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大明咒是非常著名的咒文,也是佛经中的重要咒文,同时也是每个佛弟子必修的咒文。修持六字大明咒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师开示六字大明咒。
一个人如果把耳根修通,一定开大智慧。即使不能开大悟,头脑也会非常敏捷。从中医的生理学上讲,人的两只耳朵,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人有两个肾,一边一个,耳朵也是一边一个。耳的外形与肾脏也很相像。所以从一个人耳朵的形状、色泽,就可以看出他肾脏的功能。一个人如果肾水足,耳朵是红润饱满的。如肾水不足,耳朵是干瘪发黑的。肾水足,还可以“还精补脑”,耳更聪、目更明。耳聪目明,可通天地鬼神。当内在的意识流不再向外寻求以后,才能进入瑜伽念,瑜伽是相应意,金刚为降伏意,只有先降伏而后相应。当一个人达到瑜伽念的等级以后,他说话的声音,下来自丹田,上通于虚空。所以唐朝的大慧禅师讲:“你处在哪个层次,你不用开口,我知道的清清楚楚”。一个人的层次,在其五官、肤色,都体现的清清楚楚。
另外,金刚诵很容易降服生理的气,使之不散乱,以至意识不散乱。我们之所以坐这儿妄想纷纷,说明“气未住,神未闲。”如果“气住神闲”,就不会妄想纷纷,自然能入定。所谓“气浮则心躁”。为什么古人讲“气沉丹田”,而不说“气住头顶”?又说:“沉不住气,会坏事”。道理就在于此。
金刚诵修成的人,绝对不会有嗔恨心,不会生气,也不会有欲望。身体上、中、下三处畅通,靠金刚诵的力量(即音流振动的力量),会加快畅通。如果金刚念未修成,千万不要进到瑜伽念来(否则生理上易生瘀气)。
古人讲:金刚诵的力量,主要靠音流振动的力量。你们是否注意到所有的咒语都包含“嗡、嘎、吽”三个字?即便不是这三个字,也都含有这三种音。“嘎”和“阿”有什么区别呢?“嘎”能够把胸部的气发出去。“六字明”也是建立在“三字明”的基础上。“声”的力量比较粗糙,只有借助于“音”的力量,才能把每个细胞穿透。六字真言为什么不采用声念的方式?因为声念赶不上音念的力量大。为什么要念六字明,而不念三字明呢?因为你还不到这个层次。三字明的振动是六字明的好几倍。如果你的气脉还未完全畅通,庞大的力量,容易把你微细的脉络堵塞。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念三字明,不但不能打开你的气脉,反而更容易使你原本微细的气脉堵塞。即所谓“欲速则不达”。只有通过一个阶段(最少要半年)念六字明,而且还必须加上观想。
通过前面的调姿势、调呼吸、调意识“三部曲”,观想自己的身体不存在了,头是个莲花苞、躯干(身体、脊柱)是莲花杆,接着观想莲花苞,慢慢开放。根器足者,莲苞可以“哗”的一下子张开,如果是慢慢张开,说明你不是属于顿悟的根器。“哗”的一下子张开,说明心力、体力、魄力很足。有的人莲花观想得很小,有的人一想就很大,一开就很快。这时想象自己的身体消失了,完全变成了一株莲花,如果没有打妄想,这个画面肯定不会破坏。如破坏了,就再观想一次,如果还不行,就要采用声音来降服杂念。这时就体现出了音念的重要功效。先用鼻孔吸气,把气沉入丹田,停留3—5秒钟,利用往外呼气的同时,发音念。即用“嗡“(六字大明咒)来代替呼气。现在大家来体验一下:用鼻深深吸气→沉入丹田→停3—5秒钟→闭住嘴发“嗡”的音,嗡—;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钟→嘴微微张开发“嘛”的声音,嘛—;鼻吸→停3—5秒钟→呢—;吸气→停住→呗—;吸气→停住→唛—;吸气—停住→闭住嘴念,吽—。就这样一直反复念,念到妄想起不来。此时的你,根本不存在了,莲台上坐着,或者站着你最崇敬的佛。南方佛菩萨与北方佛菩萨的造型不一样,该观什么样的呢?如果感到不好观想,那就干脆观想莲台上坐着或站着你的师父。因为你亲眼见到过你的师父,比较容易观想。
这样练到两个月之后,再采用这种方法时,你会发现,气沉入丹田后,停留不仅是5秒钟,可以到10秒乃到20秒。有时发现,一口气吸入丹田后,没有往外呼气,丹田就瘪了。这是因为丹田的气,散发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中去了。“音”念就是“火柴”的力量,利用这种方法点燃了全身的能量。
诵经念佛是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境,让我们不在与人斤斤计较,修持六字大明咒也是如此,通过不断的念诵,让我们放下浮躁的心,让我们平静的面对遇到的人和事。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