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于晓非:不常不断与相似相续

发布时间:2023-11-20 03:14:59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于晓非:不常不断与相似相续

于晓非教授

原标题:于晓非:不常不断与相似相续 《金刚经》系列导读之十四

于晓非,1985-2015年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现任净名文化教育公益促进会(筹)名誉会长,喜马拉雅FM2017年度历史人文类十大节目“于晓非《金刚经》导读”主播。

石桥五百尊罗汉像 提婆菩萨 清嘉庆3年1798年常州知府胡观澜跋

上一讲我们已经讨论了第一重二谛和第二重二谛。第一重二谛,世俗谛是实有,佛陀彻底向我们凡夫妥协,承认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存在;胜义谛是缘生,佛陀说在我这个智者的心中,你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不过是种种条件临时聚合起来的松散性的存在,是缘生性的存在。

第二重二谛,世俗谛是缘生,胜义谛是性空。我们认同了佛陀认为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都不过是缘生性的存在;在胜义谛上,佛陀告诉我们,当我们把缘生事物的种种缘都剥除干净后,是不存在着独立于这些缘的那个独立存在性的。独立存在性没有,就表达为性空,或者表达为无自性。

第一重二谛和第二重二谛构成了一组二谛,日后要讨论的第三重二谛跟第四重二谛是第二组,我们把四重二谛分成了两组。

第一组二谛中,佛陀告诉我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凡夫境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是缘生而性空的,没有常一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没有常一不变性,凡夫境界上的存在在时间上的坚固性被解构了;没有独立存在性,凡夫境界上的存在在空间上的独立存在性的坚固性被解构掉了。佛陀想告诉我们的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是凡夫境界上存在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词:“无我”。无什么我?无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我”。

这一重教理讨论到这儿还不完满,必须得有一段补充。作为凡夫,初次听到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是无我的存在,第一反应是:“哇!今天才知道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没有常一不变性、独立存在性,这个理论太好了,那我今晚就可以去抢银行,抢完银行明天早晨警察抓我时,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警察,释迦牟尼教导说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一切事物都是刹那变化着的,有本事抓昨天晚上正抢银行的那个人呐!都过一夜了,早不是那个人了,你凭什么抓我?”大家想一想,释迦牟尼老人家会同意我们抢银行吗?好像不应该同意我们抢银行。那么既然无常无我,我们为什么不能抢银行?既然无常无我,那么明天警察抓我们的时候,抓我们的依据在哪里?这就是下边要做的重要补充。

大家知道佛陀说法是对治,佛陀说法就像医生看病,有什么病医生开什么药;佛陀今天说什么法,是因为凡夫有那样的病;佛陀今天用什么形式来说法,也是因为凡夫有那样一种特定的病。佛陀在这样的教理体系中,用二谛模式来说法是对治——他一定是针对着我们凡夫某一种特别严重的病症。

那佛陀用二谛说法对治的是我们凡夫什么病呢?这个病在佛教中就叫“边见”。举个形象的例子:有的人开车在高速路上,压着左线跑,你告诉他说压左线跑不对,他一转脸又改成压右线跑;你跟他说压右线跑不对,他一转脸又改压左线跑;压左线跑不对,压右线跑同样还是不对,怎么就走不到中间?这是个比喻。佛陀看凡夫在思想上犯的严重错误就是这种边见,不是偏了左就是偏了右,偏左、偏右都不对。

在佛陀看来,我们凡夫最容易犯的一对儿边见是什么?叫作常见和断见,常见相当于压左线跑,断见相当于压右线跑。

什么是常见?佛陀说凡夫首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非认为凡夫境界上的一切存在,不管是外在的物的存在还是内在的心的存在,总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主体,就是那个“我”,人我、法我,那个常一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认为有常一不变性、独立存在性就叫常见。所以佛陀用二谛说法,在胜义谛上佛陀说无自性、性空,对治的就是我们这个常见。佛陀说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最大的特点是不常,没有常,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

但是凡夫难度啊!破了他的常见,他马上倒到常见的对立面:断见。跟他说压左线跑不对,他一转身就变成压右线跑,还是不对。什么叫断见?就是因果的关系断了。比如有人听了无常和不常的道理,会想:既然一切都是刹那变化的,没有常,那我今早出来上班工作,刹那都是变化的,晚上回家,推门进屋,后果应该是什么?后果是媳妇说:“哎,你是谁啊?”应该不认得了。会出现这个结果吗?不会。老王出去上班一天或出差几日,等回到家的时候,不仅媳妇没有不认得老王,媳妇还说:“哎呀,走了这么多天想死我了!”噢,媳妇还在家思念着老王,没有不认得老王啊!没有常,为什么老王出差几天回来媳妇还认得他?

从释迦牟尼的观点看,此一时刻的老王绝不是前一时刻的老王,没有常,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但是佛陀用二谛说法,也就是在胜义谛上说性空、无自性,对治的是我们的常见,告诉我们不常,此一时刻老王绝不是前一时刻老王,但是二谛说法,此时的世俗谛的缘生性不能丢,也就是从世俗谛的缘生性上讲,虽然此一时刻老王绝不是前一时刻老王,但此一时刻老王是依前一时刻老王而有的,换句话说,前一时刻的老王是此一时刻老王的缘。因此这种缘生性就确保着虽然此一时刻老王跟前一时刻老王相比他绝不相同,但他相似。

这样就可以理解了,老王出差几日回到家里,从佛陀的观点看老王这几日刹那都是变化的,那么他回到家里,为什么他的媳妇还认得老王?从释迦牟尼的观点看,绝不是一个相同的老王回来了,而是一个相似的老王回来了,这个相似性确保着老王的媳妇还认得老王。当然,老王出差几日回到家里之所以还认得他媳妇,从释迦牟尼的观点看,绝不是一个相同的媳妇在家等着老王呢,是个相似的媳妇在家等着老王,这个相似性确保老王回到家里还认得他媳妇。佛陀在第一组二谛中,说凡夫境界的存在是缘生而性空。

佛陀用二谛说法,胜义谛上告诉我们,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但是对于凡夫而言,此时此刻世俗谛缘生性不能丢,所谓世俗谛缘生性不能丢的道理,就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但此时在凡夫境界上因果的相似相续性不能破坏。在凡夫境界上,破坏了或者不承认了因果的相似相续性,在今天讨论的这个话语层次上,叫作“落断见”。

所以佛陀说世俗谛缘生性对治的是断见,不断。那么说到这儿,银行能抢吗?不能抢。也就是我们今天晚上抢了银行,明天早晨警察抓我们的时候,从佛陀的观点看,抓的确实不是昨天抢银行的那位,是昨天抢银行那位的因果的相似相续的结果。因果的相似相续性,确保了明天早晨警察抓我们的时候,具有合理性。所以佛陀用二谛说法,在这个层次上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凡夫境界上存在的特点,是既不常也不断。

有人听了不常不断的道理后,觉得太深奥接受不了,非要在释迦牟尼认为都不正确的常与断中选一个,说不常不断接受不了,此时只能在佛陀认为都不正确的常或断中选一个的话,那佛陀建议选什么?佛陀建议选常也不要选断。佛经里有一句话:“宁可入常见如须弥山,不可落断见如芥子许。”也就是虽然常与断在佛陀看来都不正确,但如果实在接受不了不常不断,那就勉强先接受常,因为有个常,会觉得做好事得善报,做恶事得恶报,会有道德底线。如果落断见,就可以抢银行、杀人放火,就没有道德底线了。所以佛陀更怕我们落断见。

大家想一想,从不常不断的道理来回顾前面讨论的一世说生命观,从佛陀见解讲,一世说的生命观犯了什么过失?断见。在死那一时刻,断了。所以大家理解吗?不要把我们生命的每一时刻都理解为断,只要在生命前头有个断等着,当下道德就无底线。所以佛陀告诉我们的是不常还得不断,既不常也不断,佛陀是在这个层次上讲述凡夫境界存在的基本特征的。

本文由净名精舍根据喜马拉雅FM“于晓非《金刚经》导读”第014讲整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