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于晓非:佛陀二时教法的二谛结构模式《金刚经》系列导读之十一

发布时间:2023-11-21 03:14:34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于晓非:佛陀二时教法的二谛结构模式《金刚经》系列导读之十一

于晓非教授

于晓非,1985-2015年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现任净名文化教育公益促进会(筹)名誉会长,喜马拉雅FM2017年度历史人文类十大节目 于晓非《金刚经》导读 主播。

我们依据《解深密经》构建了佛陀教法的完整体系,佛陀教法分三乘:人天乘、小乘和大乘;大乘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路径,即《解深密经》所说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读每一部佛经时,首先都应判断它是属于佛陀这个教法体系的哪一个层次,这样学习才不会混乱。

页面提取自-工细大悲神咒佛像.上下册.清代彩绘绢画

很多佛教的教派,往往都是依据佛陀的一个教法而建立,或者说是在某一个教法上进行了大量的发挥而构建这个教派的思想体系。当我们理解了这样一个完整的佛教体系之后,就不会搅入这些教派之争。比如在藏传佛教中,格鲁巴,也就是我们汉地老百姓俗称的黄教,宗喀巴大师在构建黄教修持的理论体系时,是依据佛陀的二时教法做了发挥而建立了她的体系;而藏传佛教还有一个教派叫觉囊,是依据佛陀的三时教法而建立教法体系。这些不同的教派都是依据佛陀的不同教法来建立自己的教派体系的,其实没有必要争论, 法安法位 。

我们学习的《金刚经》,是般若经的一部分,而般若经属于大乘佛法的二时教法。所以这个系列导读,不讨论人天乘的法和小乘法,也不讨论大乘法中的三时教法;接下来的内容,专注于大乘佛教的二时教法进行讨论。我们要依据《金刚经》来讨论,在二时教法中,佛陀是怎样解构我们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第二,当把我们这些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解构完后,在二时教法中,佛陀是怎么指引我们去亲证真实的。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依据这两条而展开的。重头戏是第一条,我们学习《金刚经》,重要的是学习佛陀二时教法是怎样在理论与修证上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让我们通过《金刚经》的学习与修证,能够达到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 如露 , 如电 。

下面就开始讨论二时教法中佛陀是怎样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不得不提到印度一位伟大的佛学大师,龙树(Nāgārjuna)。龙树先生在佛陀涅槃后六七百年降生在印度,是佛教史上公认的对二时教法和般若经最权威的解读者,这一点没有争议。龙树先生著作很多,这些著作指导着我们如实地理解般若经,如实地理解般若法门中佛陀是怎样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打开般若经的钥匙,可以到龙树的著作里去找。他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是《中论颂》,当然还有《六十如理论》、《七十空性论》。《中论》是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成汉语的,《中论》第24品也叫《观四谛品》,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颂子,即第8颂和第9颂。先看第八颂,鸠摩罗什大师是这样翻译的: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在这一颂中,龙树说佛陀为众生说法,是依据二谛模式而宣说的。二谛,就是两条道理。一个叫 世俗谛 另一个,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成 第一义谛 ,通常作 胜义谛 。看第9颂,鸠摩罗什是这样翻译的: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这一颂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善于了知二谛,就不可能了知甚深佛法中的真实,即二谛是引领着我们趋向佛法甚深真实的一个阶梯、一把钥匙。

这是龙树论师在《中观论颂》里做出的很重要的指点。二谛是理解般若法门、修行般若法门入手之处,没有二谛,不可能理解佛陀的二时教法,不可能引导着我们最终去证悟真实。很多人、很多佛教学者争论,具体的世俗谛是什么内容?胜义谛是什么内容?我们看佛经,看印度的论师在论述二谛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其实二谛仅仅是一个模式。什么是世俗谛?世俗谛就是佛陀为了度化我们世俗的凡夫,往往迫不得已向我们这些凡夫有所妥协而建立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叫世俗谛。

佛陀度众生,不妥协可以吗?不可以。因为佛陀老人家是智者,而我们是彻头彻尾的颠倒梦想的凡夫。智者与凡夫之间的距离是巨大的,所以佛陀老人家度化我们这些凡夫时,一定要有方便,要有手段,二谛就是他老人家在二时教法所表现出来的度化我们这些凡夫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便、手段。

建立世俗谛的目的就是跟我们这些凡夫勾上,能够跟我们有接口,搭上手了,他老人家再引申出来一个他老人家作为智者在这个世俗谛之上的更殊胜理解,这就叫作胜义谛。

再打个比喻:佛陀今天说法,什么是今天的世俗谛?那佛陀老人家一定要观我们今天的凡夫的思想境界、水平和层次 假如说今天听法的凡夫,思想境界是一层楼的水平,佛陀就会把世俗谛建立在一层楼上,那二层楼就是胜义谛;如果今天听法的弟子已然是二层楼的水平了,佛陀就会把世俗谛建立在二层楼上,那三层楼就是胜义谛。佛陀就是通过这样一个递进的模式,把我们一步步地从凡夫的境界解构到趋向智者的境界。

二谛其实就表征着佛陀说法具有两种随顺。首先,佛陀说法要随顺众生,观众生的根基,观众生的水平。不随顺众生,佛陀的说法高高在上,跟我们凡夫没有接口,就无法度众生。第二,随顺真实,在随顺凡夫的基础上构建了世俗谛,佛陀不是为妥协而妥协,他老人家随顺的目的是要跟我们有接口,要拽着我们走向圣者的境界,所以他一定要依据世俗谛建立起依据这个世俗谛而有的一个胜义谛,而胜义谛的建立就是随顺真实。世俗谛的建立是随顺众生,胜义谛的建立是随顺真实。

两个随顺若有偏废,就都不是真实的佛法。比如说只一味地随顺众生而不随顺真实,一味地迎合凡夫,向凡夫妥协,而不具有引领凡夫从凡夫境界走向智者境界的功能,那这样的佛法不是真实的佛法,是相似佛法,甚至是心灵鸡汤。当代佛教书籍的市场上,充满着的往往是相似佛法,心灵鸡汤。也就是这些法让凡夫听起来欢欣鼓舞,特别契合凡夫的心性,说穿了其实是与凡夫的无明相应了,它根本不具备接引凡夫走向真实的功能,因为它只有随顺众生,没有随顺真实,这是相似佛法,不是真实的佛法。反过来,只一味地追求随顺真实,而忘记了众生的现实水平,缺少了随顺众生的一面,这样所说的法,第一,高高在上,无法度众生;第二,还会引起众生的误解、怀疑甚至诽谤,那么说法者是有过失的。所以佛陀教法是两个随顺,随顺众生与随顺真实,哪个都不能偏废。

佛陀在二时教法中建立的二谛模式,就是随顺众生与随顺真实的一个非常巧妙完美的体现。刚才讨论了,二谛模式实际上是一个递进模式,把我们从凡夫境界,一步步地解构,让我们趋向圣者的智慧。具体地讲,我们建立起第一重二谛,就是有一个第一重的世俗谛和胜义谛。在建立第二重二谛的时候会发现,第一重二谛的胜义谛会成为第二重二谛的世俗谛,在构建第三重二谛时,第二重二谛的胜义谛,会成为第三重二谛的世俗谛。

二谛是一个模式,是一步一步地递进解构我们凡夫的模式。那么构建几重二谛是相对合理的呢?佛教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瑜伽师地论》,第64卷中有 四俗一真 玄奘大师糅译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成唯识论》,第9卷有 四重胜义 。印度的这些论师在构建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体系时,往往是建立四重模式。佛教传到中国后兴起的三论宗,就是依据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龙树弟子提婆的《百论》三部论典建立的宗派。三论宗是汉传佛教中最努力传达般若经真实法义的宗派,其大祖师吉藏讲二谛时,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所以印度与中国的佛教祖师都试图建立四重二谛,那么我们效仿古德,也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

本文由净名精舍根据喜马拉雅FM 于晓非《金刚经》导读 第011讲整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