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段文,是法然上人在《念佛法语》所开示的一段法语。虽然很简短,但是意义非常的深远,如果我们能正确无误的体解,相信对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所帮助。
「不顾烦恼厚薄,不论罪障轻重,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应思决定往生。」
这段法语,法然上人教导我们,心中要有正确的思惟。“不顾烦恼厚薄,不论罪障轻重”是在说信机;“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应思决定往生”是在说信法,所以信机与信法。如果机法两种深信的内涵你能够做到做好,那么你不但念佛的心是安心,而且将来往生是相应极乐世界清净报土。不论是法然上人或是善导大师,乃至昙鸾大师、道绰禅师,这些了不起的古德,只要说到弥陀教法的信心,一定是说机法两种深信,将这样道理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就是善导大师,就是法然上人,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要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做好机法两种深信,信机信法。
法然上人在《念佛法语》这段开示法语,也是先说信机再说信法,与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机法两种深信,次序完全一样。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先说决定深信机,再说决定深信法。所以念佛人如果能将机法两种深信做好,那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你不但抓到重点了,修学的方向绝对不会偏差。
“不顾烦恼厚薄,不论罪障轻重”,信机的意义如果没有详细了解,也许对念佛就会有所误解。这样的道理,也很容易使圣道门的行者产生误会:“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必顾虑自己的烦恼厚薄,不必论自己的罪障轻重,哪有这样的道理?”心中就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念佛人“不顾烦恼厚薄”,不必顾虑你烦恼是厚还是薄,也就是不必担心你的业障是轻或重,为什么不必烦恼不必担心,不顾不论呢?因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绝对救度,对十方每一位众生毫无遗弃,所以弥陀不弃故、弥陀大悲故、弥陀绝对救度故、佛说真实故。
如果阿弥陀佛所成就的这句佛号,要作为救度众生的本愿,要求众生念佛一定要断除见思二惑,才有资格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要求是来自救主阿弥陀佛,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那当然就一定要用佛号称念到断除见思二惑方能往生,可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有做这么严苛的要求吗?没有!既然阿弥陀佛没做这么严苛的要求,我们当然要以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众生,作为判断我们念佛是不是会往生的标准。
如果阿弥陀佛不嫌弃念佛有烦恼的凡夫、念佛有罪障的凡夫,纵然烦恼很重,纵然罪障很深,阿弥陀佛也绝对接引,那么我们当然就放心念佛,就不需要担心。阿弥陀佛的大悲彻底流露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绝对的救度。
第十八愿的因愿文,是我们经常在探讨的,因为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绝对的救度,救主是阿弥陀佛,我们众生是被救之人,所以我们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当然要了解我们往生的标准在哪里。我们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什么作为救度我们的标准?“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换句话来说,就法而言“乃至十念”,这句因愿文,是法藏菩萨要求十方众生的造作,我们十方众生就是要去修持乃至十念的念佛。就我们众生这方面来说,乃至十念就是我们的修因。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当然要有修因方能感果,所以“乃至十念”这句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在机与法来说,就是非常的重要,因为攸关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件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不可以不了解,也不可以一知半解,一定要详尽而深入的了解,因为攸关解脱生死这件事。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就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萨选取用本愿名号,要救度十方众生,没有对十方众生要求,一定要念佛念到断烦恼,一定要念佛念到没有业障,才加以救度,法藏菩萨没有做这么严苛的要求,所以法然上人才会从法藏菩萨的愿心来说,“不顾烦恼厚薄,不论罪障轻重”,烦恼很厚的人念佛,和烦恼很薄的人念佛,同样都要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慈悲的、是平等的、是没有分别的,不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烦恼很薄的人救得了,救度烦恼很厚的人救不了,不是!譬如一颗大石头和一颗小石头,同样把它放在海水之上,石头无论是大或小,都一定会沉入水中,但是不论大石头或小石头,放在船上,不论大石头与小石头,都会被这艘船载运过到岸上,不会沉落在大海之中。意思就是,我们的烦恼是厚还是薄,我们如果不念佛不修行,继续在六道里面轮回,受苦受难;我们的烦恼不论是厚或是薄,只要肯念佛,肯求生极乐世界,无论你的烦恼是多么的厚或是多么的薄,阿弥陀佛都会救度,而且最可取的就是,能救得了烦恼厚与薄的众生,同样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不顾就是不必顾虑,不必顾虑你的烦恼是厚或薄,你的心安住在佛号还是安住在五欲,这才是重要。石头不在大或小的重量问题,石头是放在哪里的问题,是放在海水中还是放在船上的问题。
所以,你了解法然上人所开示这样的道理,你更能体会出阿弥陀佛的慈悲,原来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救得了烦恼很重的凡夫。有经文的证明吗?
当然有,你去读《观经》下品下生的经文就能得到答案。《观经》下品下生的众生,是平生造五逆十恶之罪,一生没有学佛修行。造逆恶之罪的人,是一切众生之中烦恼最厚的人,业障最重的人,可是临终遇到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因为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不就是说明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使造尽五逆十恶之罪的人,称念也得以往生极乐世界吗?使不能往生的人决定往生,使必堕地狱的人不堕地狱,就是因为念这十句的南无阿弥陀佛,这不就是在彰显第十八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绝对救度的精神吗?所以法然上人开示的很有道理,不详细了解法然上人开示的真义,也许会对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产生担心疑惑。
“不顾烦恼厚薄,不论罪障深重”,如此深信的人,就是对机的深信,也就是对自己有所认识,因为对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救度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有信心,所以信机一定会信法,信法也一定会信机。机法一体,如果机的深信做的不好,法的深信也一定会做不好,相同的道理,如果法的深信做不好,机的深信也一定会做不好,所以信机与信法是一体不二的。
“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应思决定往生”,“唯口称”这三个字,显示专念的意思。法然上人的净土思想,几乎完全继承善导大师,所以法然上人在净土教法的开示法语,与善导大师的开示法语,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一致。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教导净业行者专修,说的最详尽的,就是在《观经四帖疏》教导净业行者修五正行,第一读诵正行,第二观察正行,第三礼拜正行,第四称名正行,第五赞叹供养正行。法然上人这句话“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不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五正行其中第四称名正行吗?“唯”就是唯有,或者解释为唯一,就是专的意思。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专念,也就是《无量寿经》世尊所说的“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应思决定往生”,心中应该如此的思惟:不必顾虑我的烦恼有多厚,不必担心我的罪障有多重,我只要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法然上人如此教导我们这样的思惟。这样的思惟就是信机信法,相对的,不是这样的思惟,而是顾虑烦恼,而是担心业障,虽然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心中充满了顾虑与担心,这样就是对机的深信还做不到,充其量只是浅信而已,同样对法的深信也做不到,只是做到浅信而已。所以,念佛的人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道理,不少的人念佛,心中是会这样想:我念佛会打妄想,烦恼这么重,怎么可能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心中这样思惟,是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救度深信还是浅信?浅信!浅信还不够,一定要深信才够,因为《观经》三心第二深心,世尊已经跟我们说,要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具足三心。《观经》所说的三心,第一至诚心,第二深心,第三回向发愿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解释。既然说深信之心,那当然念佛不能只做到浅信,应该要做到深信。
诸位菩萨!你每天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深信比较好还是浅信比较好?当然是深信比较好。你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的了解,越深越好还是越浅越好?当然是越深越好。你一心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成就菩提,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了解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当然是越多越好。所以,念佛人不是只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要好好闻法,从净土经论了解,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能够救得了我这种烦恼很重、罪障很深的众生,道理你越了解,当然内心就会越放心念佛,念佛就成为你快乐的修行。有的人念佛三年担心三年,有的人念佛十年担心十年,为什么?怕不会往生极乐世界,这都是肇因于对阿弥陀佛的本愿了解太浅,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明白太少。
所以,“不顾烦恼厚薄,不论罪障轻重,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应思决定往生”,法然上人确实开示的真好。
(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