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于东汉初传入中国,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佛教在我国内地传播最早的地方之一,河南佛教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在洛阳修建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一一白马寺,被尊称为“释源”和“祖庭”。许多佛教宗派在河南形成或发展。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河南人气最高的六大寺庙吧。
一、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嵩山少林风景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一座寺院,因其建在少室山下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 525年),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从南天竺国来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创禅宗,少林寺遂被尊为“禅宗祖庭”。唐初,少林十三棍僧救驾唐王李世民有功,寺院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博得了“天下名刹”的美誉。而电影《少林寺》使少林寺的功夫和美名传遍天下,远播世界各地,每年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学习。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筑群,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也是往来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还有塔林、二祖庵、三皇寨等景点,也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为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两通碑刻是留学中国的日本禅僧撰写的。在少林寺西约300米处的山脚下,有一片塔林,为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人的葬地,计250余座,是中国最大的塔林之一。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砖古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二、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洛白路,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中国第一古刹”。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7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东汉永平10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该僧院被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是一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经历朝历代多次修缮,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三、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鼓楼区自由路西段。据《如梦录》记载,相国寺这个地方原是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在此兴建寺院,名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初这里成了歙州司马郑景的宅园。唐长安元年(701年)名僧慧云从南方来到开封,用募化来的钱买下郑景的住宅和花园,于唐景云二年(711年)兴建寺院,仍命名为建国寺。建国寺重建时,唐睿宗为这个寺院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的匾额,相国寺由此诞生。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这里也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地方。
现在的大相国寺是清朝重建后又修葺的。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清朝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殿与月台周围有白石栏杆相围。八角琉璃殿于中央高高耸起,四周游廊附围,顶盖琉璃瓦件,翼角皆悬持铃铎。殿内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干眼观世音巨像,高约七米,全身贴金,相传为一整株银杏树雕成,异常精美。
四、中岳庙
中岳庙位于登封市少林大道附近,地处太室山东麓的黄盖峰下,距登封市区约4公里,是道教胜地,历代名道士曾在此著书讲经。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汉武帝时增修“太室祠”,北魏时改名为中岳庙。它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中岳庙是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现存中岳庙基本上保留了当时的宏伟规模,具有明清官式建筑规模格局和风格特点。庙院南北长650多米,东西宽160多米。青石板铺成的大甭道是中岳庙古建筑群的中轴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化三门、峻极门、崇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共十一进。中岳庙的东西两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和龙王殿等独立成体的小院落。中岳庙内有330株古柏、一百通石碑,及神鼎、铁人等众多文物。
五、南海禅寺
南海禅寺位于驻马店市汝南县县城东南隅,建造在汝河滩地之上。其前身是于明嘉靖年间修建的观音阁,寺域开阔,建筑浩繁。南海禅寺建造在汝河滩地之上,寺庙平面布局整体呈“士”字型,周边为高3米,长5300余米的围墙,为砖混结构。寺院门前为三殿门,殿内两旁供奉两尊金刚为“哼哈”二将,寺内南部是以大雄宝殿居中心的殿堂建筑区。
南海禅寺山门牌楼长50米,高31米。在山门内长500米,宽20米的甬道上,自北向南依次按12因缘、12生肖、12菩萨,建筑了12座花岗岩牌坊,风格独特,巍巍壮观。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三层重檐殿堂,室内供有一尊高17米,重72吨铜雕鎏金坐像,殿前为1200平方米的广场。大雄宝殿前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八大怪彩泥塑像。后为观音殿,殿内仅供奉一尊高14米,由香樟木雕刻千手千眼前后双面观音鎏金坐像。大雄宝殿左右侧前方为钟楼和鼓楼,寺院北部为十二牌坊、山门附属建筑。
六、灵山寺
灵山寺又名凤凰寺、报忠寺、报恩寺,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城西7.5公里处,地处凤凰山北麓,前临临洛河,依山建寺。山溪萦绕寺前,潺潺东流,风景幽美。灵山寺始建于唐,鼎盛于宋,成形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明清两代几经重修,大悲阁、大雄宝殿梁柱仍为金代建筑。灵山寺原名报恩寺,传说凤凰山为周灵王逝安之处,因而得名灵山,寺又因山得名灵山寺。
灵山寺主体建筑有山门、前殿、毗庐殿、大雄殿、藏经后楼,以及左右配殿六座。毗卢殿和大雄宝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等保留有金朝遗构。后遭天灾人祸,寺院毁坏,民国八年,心空法师募资重修灵山寺。现存建筑有山门阁、中佛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祖师楼等。灵山寺最独特的建筑为山门阁楼,此阁楼坐南朝北,下部为一砖筑平台,风格独特。灵山寺大雄殿内有明朝佛像三尊,即“三世佛”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灵山寺镇寺之宝为七级四面石砖塔,为明成化十七年所建造。寺门有千年银杏树,苍老挺拔。
对于河南人气最高的六大寺庙你怎么看,欢迎发表意见和评论,我们一起讨论。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