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卓玛香道:香道就是生活场

发布时间:2024-07-21 03:13:41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卓玛香道:香道就是生活场

【卓玛】知名香师,香意美学奠基者,至和香修创始人

核心观点:

1、香道就是生活场。

2、“好闻”是陷阱。

3、“无对立执着”是最高境界。

4、看似少有人走的路,实则人人在途中。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说:“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而香师卓玛认为,无声无色无形的香气里,呈现的则是,藏在心中的天地万物。

1、香道就是生活场

谈起香,有个很矛盾的地方:又近又远。

香作为“物品”,离生活很近。无论家居驱蚊、除异味,还是日常用的香水、祭祀焚香,甚至香烟、纸张等等,都有香的参与。

而香道作为“文化”,则看似离生活很远。提起香道,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雅致的场地、考究的器具、行云流水的动作、高深莫测的香品……这哪里是生活?分明是造作玩耍的腔调游戏。

的确,香文化深远悠长,个中的知识点和讲究也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香道离生活很远。卓玛认为,恰恰相反,香道其实就是你的生活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香道,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你对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与你会如何操持一日三餐、如何对待自己和家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关心什么样的事物一脉相承。

无论你对香了解多少,你都或深或浅地处于香道的某种层级中,只是一不小心,踏在了误区。

2、“好闻”是陷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香的感知首先是好闻。某市场调研公司曾就洗衣液的选择对主妇做过调研,结果表明,虽然“超洁净”“易漂洗”“亮彩”“护衣”等众多功能卖点都会让主妇动心,但最终驱使她们做出选择的是它的香味。

气味或华丽漂亮或清新怡人、取悦鼻端,人们便愿意为之买单,沉浸其中,与之相伴。

被美物吸引并迷恋,这是人性,同时也考验人性。看起来美的,闻起来美的,听起来美的,人人都喜欢,但不是人人都懂得甄别,并能够做出取舍。

好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是清醒的,正如知道味精能让菜更好吃,但不会多放,人们对这类化学香料的使用还是相对克制,至少有了警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天然原料的制品,正是因为此。

如果你做到了对化学香味的警觉,说明你不是一个贪恋执迷的人,懂得基础的甄别与克制。算不算操持着你的香道?当然算。

然而另一种“好闻”,则更迷惑人心。

比如有人觉得沉香好闻,就选择沉香常年在家中品玩,殊不知任何一款香的使用,都需与四季更迭、身体状况甚至心理状态相息相关。像春季,是生发、生萌的季节,如果大量使用沉香,会让你的身体生发力不够。而如果一味贪恋它的香味,长期焚烧单品香,会对身心造成不适。

可见,“好闻”是陷阱,好的香远不是取悦鼻端这么简单。很多人在选择香品的时候,会用好闻舒服作为标准,而这种标准只满足了鼻子对气味的偏好,往往可能与身体需要的功效相背。

要从“好闻”的陷阱中跳出来,或者避免踏入这种陷阱,要么需要正确的引导,要么需要深厚的香品知识。但做好最基本的两点,就是非常好的开端:

第一点:用“接纳”而不是“对峙”去感受香。知道自己“不知道”,抛开偏执,建立对万物的“包容心”和“博爱心”。只有从自己狭窄的偏好中走出来,才有可能对世界建立客观立体的清晰之心。记住:一个人的格局是自己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勾勒出来的,陷阱其实也是自己挖的。

第二点:用身心去觉察香、体会香,而不是单只用鼻子和脑袋里的“概念”去选择和判断。尊重每个阶段身心对香品的真实感受,细致觉察当下的身心状况,过程中让心慢下来,静下来,循序渐进地品香气美、香韵美、香意美、最终品出自心之美,品出自性之真。

3、 “无对立执着”是最高境界

香品有无好坏?必然有。香料的品质,香方的组合,炮制的工艺,香师的修为,都有高低好坏之分。那么,“无对立执着”指的是什么呢?

不论对品香者还是对香师,“无对立执着”指的是明了香料无贵贱,万物皆有其美;香方因缘而生,不一味固守;香意因境而异,不执意捕捉;香气审美各有芬芳,不狭隘评判。

只有抛开对香气的偏好,消除狭隘的香气审美,放下与外界的对峙,排除好坏评判对内心的干扰,回到婴儿般的状态,用平和、宁静的态度,接纳自己与万物,才能真切细微而智慧地体会当下的自己。

因此,卓玛强调“和香”而非“调香”。

“调香”突显的是人,以人为主导,出发点是“我认为”,以自我主观意识为主宰,自谓居高去调配香料,有一种驾驭的执傲,香师无法以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去认知各种香料。

“和香”突显的是在一起,将香师与天地万物放在一起,无分别念地去探知各种香料的属性,尊重物性的前提下协和运用。强调人不是独立存在,更不是居高凌驾,而是与万物谐和共生。

卓玛认为和香的过程,是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更是法取变化、因缘而和的过程。当我们学着了解每件事物的和合部分,我们就能学习培养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而因缘的变化与无常,都能加以善用。

是之无对立执着。

在出入之间,在有无之间,在好坏之间,自在圆融,不造作任何一点,慢慢显现出最清透的自性。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正见》中谈到,在夜空中,我们浪漫地凝视的星星,许多其实早已消失,我们看到的是几百万年前的星光。是的,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如果不攀缘执著,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在当下。

4、看似少有人走的路,实则人人在途中

现代生活疾促,身心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练书法、抄经文、习茶道、学禅修放松内心,走向探寻身心灵的旅程。品香习香,也渐渐进入视野,成为通往身心灵成长之旅的一条道路。这是好事情,从向外求,到向内观,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次心灵成长。

作为“香意美学”的奠基者,卓玛更用香气写景、状物、抒情、描绘风景与思想,在国内率先完成香气的艺术表达探索。

经由卓玛的创作与演译,一款文人香可以于无形之中有山水,香就是她的文墨,是有画面感的;也可以于无声之处有顿挫,香就是她的乐曲,是有旋律的。 你可以说卓玛是个书画家,也可以说她是个音乐家。不用笔墨,她画出千山万水;不用乐器,她奏出世间况味。

在卓玛香师的香修观中,品香,品的是香味意趣,修炼的是自心自性、素养德行。习香者通过学习品香法来指导自己打开身心,香气所表达的形状、色彩、旋律,意境与哲思,便能慢慢品得,从而启迪智慧,提升心灵,改善生命品质。

有人说品香、和香是极少数人的风雅。卓玛认为,非也。香的世界看似小众,实则包罗万象,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无时不刻。它随着呼吸,融入身心,唤醒一个全新的的世界。

这是条看似少有人走的路,却人人都在走。

你我都是有情众生,有情众生,谁无烦恼?烦恼是什么?是情绪,由心念生起,它不是事物。事物本身无所谓好坏,有好坏的是对待事物的态度。

烦恼生,有人对峙——这么烦真是烦死了;有人沉沦——我怎么这么惨;有人接纳——我允许自己烦一会儿;有人觉察——我刚才起了什么念?烦恼也很无常,此时涨,彼时消,此时是烦恼,彼时想想又好笑。

我们再来看看一支香。香燃起,香气溢出,有人恶之,与之对峙;有人喜之,沉浸其中;有人接纳,与之共处;有人觉察,细细体会,自性渐明。香燃烧的时间很短暂,无论香气、香韵、香意,香燃则生,香灭则灭,时时刻刻呈现的是无常。

你说这是不是人生呢?

今日是昨日之死,你何时不处于无常变化之中?你遇到过的人,经历的情感,生起的烦恼,体会的成就,周遭万物,何尝不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又何尝不像那香燃香灭呢?

你可以从一支香里品出人生况味,启迪智慧,提升心灵,改善生命品质。一支香里见人生,而90%的人生痛苦,都可以在制香燃香品香的过程中被照见,被参透。

但如果你习香执着的是雅致的场地、考究的器具、行云流水的动作、稀世少有的香料,成为一个附庸风雅的人, 那么你还没有理解“香道”对于生命的意义,便很难有机会跟随卓玛研习真正意义上的香道。

她会告诉你,香不是非品不可的。我们之所以走上习香的道路,不是从一种执着,进入另一种执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习气、臆想和烦恼中觉醒。

无论练书法、抄经文、习茶道、学禅修,还是品香习香,又或是操持一日三餐,养儿育女,辛劳工作,最终我们想踏上的,都是同一条道路:在这条路上,放下对外器世界的迷茫,身心回归安乐自由的状态,回归每个生命都本该有的那种最好的状态。

而幸福常在当下。

【小结】卓玛与你分享了:

1、用“接纳”而不是“对峙”去感受香。

2、用身心去觉察香,而不是只用鼻子。

3、尊重每个阶段身心对香品的真实感受,循序渐进品出自心与自性。

4、不攀缘执着层次高低,真正安住在当下的体会。

5、在出入之间,有无之间,好坏之间,自在圆融。

6、习香品香,提升生命幸福的能力。

让我们在有情世界点燃一支有情香,在香道中提升你的生活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