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一个问题总萦在我的脑海里——在信佛学佛以前,我有没有信仰?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儿时,父母亲是我们的信仰;上学后,老师与教学书成了我们的信仰;上中学后,科学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又成了我们的信仰……信仰是让人信服崇敬,并且成了人的行为准则的东西,并不单纯指宗教信仰。那么,为什么随着人的成长,信仰就随着变了呢?因为我们会怀疑。因此,绝对没有信仰的人几乎找不到,只不过信仰的对象不同。就算一个自称“什么都不信”的人,如果他的确什么都不信,那么“怀疑一切”已成了他的信仰。就我所知,真正“什么都不信”的人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希罕之物”;同样,真正能够全信的人也是凤毛麟角的,绝大多数人倒是半信半疑,以至盲信、迷信的了。
追究我之所以信佛、学佛,乃至出家,与我人生中先后的三次“怀疑”有直接关系。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父母兄姐的庇护下,顺利地上完小学、初中、医专,并成为一名医生,也算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在我儿时的伙伴中,也算幸运的了。当时,我也以为美好的人生从此展开,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悉心治疗和照顾病人,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然而经过数年的行医,我真正体验到了在死亡面前,即使被视为可起死回生的名医们也是显得多么无能,他们高超精湛的医术也变得多么无力。可能由于看惯了患者在病痛中苦苦煎熬,临终者在死亡线上绝望挣扎,一些人也许内心不会有什么异样的反应,可此类事总一次次震动了我的心。我渐渐心里开始发虚,对我的热衷的医学开始有了怀疑——医学能真正解决人的痛苦吗?
同时,我对周围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怀疑,难道我也要与他们一样为升职称而弄虚作假?与他们一样工作为了金钱,有钱为了消费?与他们一样恋爱、结婚、生子,退休乃至等死?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难道就没有别的活法?我与朋友们探讨过这些问题,但没有人能有明确的认识,一般都认为,世上大多数人都这样生活,不这样又能如何?这是我的第一次“怀疑”。但我再也不能安心于这种状况了。于是,试图从文学作品、哲学著作中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但只有失望。当时社会上流行“气功热”,我投入其中,很快得到了一些从未体验过的难以解释的征象。后来逐渐了解到五花八门的气功门派无非是从道家、佛家和医家中择取拼凑出来的,于是逐渐沉迷于《黄帝内经》、《老子》、《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等,以及柯云路的作品中,但我逐渐反省到,自己对人生的困惑并没有减少,内心的烦恼没有减轻。可怜的是,当时周围没有善知识来指点我。
在一个飘雪的元旦清晨,虽然大地整个银妆素裹,但我内心却是彷徨落寞。也许是我的些许微薄善根发挥作用,也许是佛菩萨不忍众生受苦,我突然忆起以前与朋友们曾去游玩过的近千米高的一座山,有一古庙,一老和尚,老和尚安祥随和的样子依稀印在我的心里,但平时根本未曾想起过。何不去拜访老和尚,也许他能指点我呢。就这样,我独自冒雪徒步半天后,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中见到了老和尚。老和尚没说什么,只让我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早上,老和尚交给我一本《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只说:“当医生是个好职业,回去好好工作。有时间把这本书好好看几遍,你会想通的。”于是,我就半信半疑,心有不甘地带书回家了。这是我的第一次佛缘。
书很薄,我回家后只花了二小时就粗粗看了一遍,但心中就象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似的。说实话,此前我从未看过一本有关佛法的书,所耳闻目睹的都是批判佛教“封建迷信、落后愚昧”,因此自己对佛教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还以为佛教只是烧香拜神求佛保佑而已,平时是对佛教很不以为然的,虽然有时见到庄严的佛像也会不由自己地跪拜下去。我又从头到尾地专心把书读了四遍,才第一次知道了“佛原来不是神,佛是觉行圆满的觉悟者”,以及“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的伟大思想。同时也初步了解了四谛、十二缘起、无我、因果轮回、八正道、六度菩萨行等佛教的基本教义。我不能不承认,佛教对人生的理解是无比深刻!其中尤其让我关注的,是佛法关于心法、心所法的论述使我无比吃惊,因为二千五百余年前的佛陀及其弟子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已远远超过今天最高明的科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