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金刚经》白话浅释(三)

发布时间:2023-09-18 03:13:28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金刚经》白话浅释(三)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第三品讲了些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第三品的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

这一品是第三品,第三品有个名称,叫做“大乘上宗”。大乘历来认为他们比小乘要修得高。通常他们可以通过对大乘佛经的理解而修到菩萨界或者是佛界上去。而《金刚经》就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其中一本重要的经书。在第三品里,就提到了达到菩萨境界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和对事物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认识的一个状态。

世尊对须菩提说,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妄念。这里的心,可以作“妄念”讲。因为这些想法,不是真正的达到真正的空之后的想法,所以可以说是妄念,是虚而不实的,容易发生变化的。世尊将任何没有达到空之后的想法称之为“妄念”。只有去掉了这些妄念,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事物的本源,也就是空的本性。

所有三界内的众生,无论是以什么形式承载我们这个思想的“形体”,统统是假的。同时,承载这个思想的物质,是与这个思想的层次相对应的物质的层次。人的思想妄念在哪个境界,那么他相应的思想妄念所承载的这个“形体”也就在哪个境界。比如我们人有这个有欲望有形体的身体,那么我们的思想是与这个物质身体的层次是相匹配的。

无论他是有这个色身,还是没有这个色身。或者是他的思想处在有想法和没想法的状态,我都要用涅槃的方法让他们得度。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度脱了许多的有情众生,其实这一切都是虚妄,都是假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有情得到真正的度脱,达到真正涅槃的境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菩萨还对三界的有情众生产生了“他们都是众生”的想法,那么,这个菩萨就没有达到可以度脱他人的境界的,也就是不能称之为是“自利利他”的菩萨。

为什么这么说呢?菩萨不应该就是有度人的心吗?其实那是对于菩萨的一种错误认识。因为达到了那个地步,她对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波澜不起的。如果她对三界内的有情和那些有情们保持一样的看法,她根本就达不到菩萨的境界。必须是看到了世间万物心不动,看到了众有情的任何事情都打动不了她的心,才能达到菩萨的地步。然后,她看问题也绝对不会像人这样去认识。不然的话,她就和有情变得一样了。

她不会看到人开心而动心,不会看到人受苦而动心,不会因为人的任何喜怒哀乐而动心。对于这一切,菩萨早已看出它们的前因后果。对于人们的因缘果报,都了然于心,更不会去打乱任何一个人的具体事务。也就是说,三界内的一切,在她来看和三界内的众生去看,都已经完全不同。因为她“不在此山中”,不会被世间的任何假象所迷惑。

也就是说,如果菩萨还是存留着有情的想法,那就是假的菩萨。如果她有度人的心,也是假菩萨。有的人说,菩萨不就是大慈大悲的,想要度人的象征吗?度人的事情是有,但是菩萨绝对没有那个心。菩萨一旦起任何念头,起任何心,都是假的。因为那样就会被“五蕴”乘虚而入,从而动摇了菩萨的根本。

所以,菩萨度人,根本就不是因为有了度人的心才去度人。这一点,与世间上人们对菩萨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