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华严经开示:都希望得到善知识的指点,这十个原因会让你总是错过

发布时间:2024-07-19 03:13:39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华严经开示:都希望得到善知识的指点,这十个原因会让你总是错过

可以说佛学是世间最为深奥的一门学问,对于世间之人来说,佛学理念就好比是空中鸟迹,难可捉摸。佛经中所记载的种种佛法,皆为应机而说的种种方便,经者指向也,法者方便也。以是故,法无定法。学习佛法时,不可住法,不可住非法。金刚经说:“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佛法是对症而下的药,对症了才能发挥出最好的药效来,佛法并不会是可以拘泥的成例。

接触过佛经,听闻过佛法,这是我们的幸运。其实我们也还只是个幸运的俗人,并不见得就能从佛经中得趣真味,甚至于连佛经的学习指向是什么都不一定能够了然。所以呢,我们是需要有善知识的指导的,当然了我们必定也是希望能得到善知识的指点的。而现实中的情况是,我们并不会知道谁是善知识,或者说我们并不会坚信谁是善知识。为什么要说“善知识”呢,因为还会有相对的“恶知识”。介于佛经中也提到了“恶知识”的概念,所以呢,并不是学识丰富的人,就可以是善知识。甚至于说,并不是佛学知识丰富的人就可以是“善知识”。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历经了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所寻访的都是他的善知识,由此可见善知识是有相应渐次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都是熟知佛法的饱学之士,为什么还要有相应的渐次呢?渐次的产生与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无关,而是与善财童子的心识演渐有关。随着善财童子心识渐次的不同,相应的开示也有所不同。因此呢,善知识者:应用相应的方便让学法人,善知心识;而恶知识者,使学法之人,恶知心识也。

善知识会为学法之人,显发出什么心识呢?当然是要显发出学法人的攀缘所在,让学法人知道了攀缘所在,就能得以降伏其心。攀缘在世间俗人的身上表现为五盖:贪、嗔、痴、慢、疑。也就是说,真正的善知识他会在与你的互动中,让你显发出“贪、嗔、痴、慢、疑”来,从而让你感知到五盖的障阻,以方便你去降伏这些障阻。而善知识这样一种“不以灌输学问为主”的教导方式,或许反而会让你觉得并不是善知识。为什么说善知识的教导并不会是灌输学问呢?因为指引你通向“无学之道”的才会是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呢,真正的善知识,可能并不会是你心目中“善知识”的样子。

因为真正的善知识,或许并不是我们心目中“善知识”的样子,所以我们总是会与善知识失之交臂。为了让我们不再错过善知识,华严经中有这么一段开示:“善男子,汝求善知识,不应疲倦;见善知识,勿生厌足;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见善知识随烦恼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

既然是善知识,他为什么会让你生起“疲倦想、厌足想”呢?是为了显发出你的贪念;为什么会让你生起“劳苦想、退转想”呢?是为了显发出你的嗔念;为什么会让你生起“休息想、倒错想”呢?

是为了显发出你的痴念;为什么会让你生起“疑惑想、犹豫想”呢?是为了显发出你的慢念;为什么会让你生起“嫌怪想、变改想”呢?是为了显发出你的疑念。

因此呢,真正的善知识或许并不会以我们心目中的“善知识”形象出现,真正的善知识总是以方便演妙行,以大悲具法忍,让学法之人,觉识烦动,以显出攀缘所在,心识所行,从而得以降伏妄心,得以知幻而离。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