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网

佛教历史之西晋《二万五千颂般若经》

发布时间:2024-01-24 03:10:46作者:法华经讲解网
佛教历史之西晋《二万五千颂般若经》 来自baid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此经书不是西晋第一次翻译,也不是在西晋完成最后的翻译,为什么在西晋要谈这本经书,从佛教的整体历史来看,个人认为西晋这个时期,算是般若学 经书的翻译的一个高潮,此时魏晋玄学与佛教的般若学,有着不少的相同点,在这个时期相互借鉴及促进,为佛教在中国的发扬壮大有着极其的重要的地位,同时般若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也开始逐渐的扎根并直至影响到了中国的思想。

《二万五千颂般若》

朱士行在于阗抄写,由九十章,六十多万字组成,据慧皎说,写在桦树皮叶上的原始抄本在公元六世纪初仍然在今江西南昌的寺院中。

公元282年,朱士行派他的于阗的徒弟弗如檀携带梵文版本到中原,另一个说法是和其他九个僧人一起前往。在洛阳停留了三年,在许昌停留二年以后,弗如檀带着经本最后到达陈留附近的苍垣(河南开封西北)水南寺。在这里,公元291年于阗人无罗叉和汉化了的优婆塞竺叔兰开始着手翻译,根据第一品内容取名《放光经》。二人口译由二位中国居士执笔。“时苍垣诸贤者”即杰出的信徒和施主据说都鼓励和支持这部经书的翻译,在中国佛教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它起过比其他任何经典都更重要的作业。翻译时间为291年六月28日到十二月31日。

苍垣佛教中心在《放光经》传译史上的作用仍未结束,几年后流通的抄本因频繁,粗略的传抄而充满了错别字,衍文和脱漏,对于这部经典的完整和权威版本的需求,促使竺叔兰和几个僧人对正文进行二次修订。这项工作提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小心谨慎,修订基于五种不同的中文译本和梵文原本,它在苍垣的水北寺中进行于303年十二月10开始到304年五月22日完成。

大施主中山王

道安在序言中描述的一段话中“并《放光》寻出,大行华京,息心居士翕然传焉。中山支和上遣人于苍垣断娟写之,持还中山。中山王及众僧城南四十里幢幡迎经。”

关于中山这个地方(今河北中部定县),活跃在公元250到350年间的几位僧人都出生于中山,所以佛教似乎至少在公元三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植根于这里。但是,至于“支”这个称谓,却没有一个带这个祖姓或法姓的中国或外国法师居住在中山。

西晋中山国,百科的解释为:司马睦,谯王司马逊之弟也。魏安平亭侯,历侍御史。晋武帝受禅(265年),封中山王,邑五千二百户。咸宁三年(277)改封高都王,中山国废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关于中山王的身份,道安提过他虔诚的行为。根据史料,似乎有理由假设,他就是晋王室王子司马耽,公元277年之前称济南王,当年被封为中山王。他实际上住在中山,因为同年皇帝为使王子们长久驻在他们的封地,而下诏令他们离开都城。《晋书》记载,他死于公元292年十月,即放光经译出不久。在苍垣抄写经文和中山受到隆重欢迎,很可能是在《放光经》译成和中山王死亡之前。此事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佛教对于中国王室发生影响的首次表现。

相关寺庙 水南寺

水北寺,在网上查阅的大量的资料,已经找不到相关的资料了,所以关于它就暂时不提了,等去其他地方找到资料了,再来补充,不过这些寺庙的价值很高,对于当时的人文环境及社会背景的了解有着很大的价值。

仓垣水南寺:

仓垣城,历史地名:仓垣城,历史上的仓垣城来历与出处,历史地名, 一名仓垣亭。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记载:“南朝宋(公元420~公元479年刘宋时期)徙治仓垣城,在今河南开封县(今开封县曲兴北)西北,东魏复于浚仪置陈留郡,亦在开封县西北。”

而佛教实现中国化的大发展,则是以公元291年晋籍天竺僧人竺叔兰等在开封古陈留仓垣水南寺(今开封铁塔公园一带),历时12年将三国高僧朱士行自西域抄写《大品般若》经本译成汉文《放光般若经》,并在中原周边地区广泛传播作为标志的。可见,中国化的佛经最早发源于开封之地。

引自开封网。从上面的信息来看,曾经的水南寺跟开封的铁塔寺,看似有一定的联系。

祐国寺塔(铁塔):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区老城的东北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琉璃建筑。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塔身用褐色琉璃砖砌成,远望似铁铸,故俗称铁塔。八角十三层,高55.08米,塔内可攀登。塔身琉璃砖雕飞天、降龙、麒麟、菩萨、力士、狮子、宝相花等图纹装饰达五十余种,雕工精细,形象生动。自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开始到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建成,历时8年之久。木塔8角13层,高360尺。太宗赐名“灵感塔”,因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又名福胜塔。

从铁塔寺的历史脉络来看,这个与水南寺,基本是没有什么传承的关系。

关于水南寺,还有一条记录是 临城县水南寺 ,位于石家庄跟邢台之间,从地理位置来看与古时的记载有一定的出入,还有一些关于水南寺的记录,多在于南方。通过上述的信息来看,真正的水南寺,应该被破坏或者没落了,而开封的铁塔寺,更像是在原来寺庙旧址或者附近建立的新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