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级修学中,大家听到最多的大概就是“八步骤”了,而觉得最重要的似乎也就是八步骤了,因为是否能运用好八步骤,决定了一个人修学的受益程度。然而,修学几年常常听师兄提到,法义都懂,遇到烦恼同样对治不了;有的师兄修学也很努力,但效果却很有限,成长缓慢;甚至有师兄认真修学几年了,求法心也很真切,但最后因为修学受益不大提出了休学。
我想原因有很多种,但与师兄们交流中发现,很多学员对于“八步骤”的运用出现了一些偏差。关于修行,佛陀提出中道的智慧,“八步骤”的运用同样需要立足于中道,偏向于任何一点都可能导致修法的障碍。因此,回顾自己运用八步骤的一些误区,在这里谈一点体会,分享给大家。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片面理解前三步关于“完整、准确、透彻”的要求。
八步骤前三步是基础,因此导师在《八步骤三种禅修》中开示,对于三步的理解要做到“完整、准确、透彻”,在培训中也时常强调这三点。因此,很多学员首先将重心放在对法义理解的“完整、准确、透彻”上了,这当然没问题。问题是,将听闻的重心转移时,往往也转移了修学的重心。本来修学以调整心行为重心,却变成了闻思,以掌握、记住全部法义为重心。前者的闻思为了调整心行,后者闻思是为了掌握法义。看起来细微的差别,却导致了我们用心与用力的角度不同。这样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修学仅限于义理层面的完整,缺乏思维
导师在《道次第》“念恩生敬”这课中提到自己的修学经历。导师说,因为自己比较重视思维,虽然看的书不是很多,但是消化的多,运用的多。
然而,有些学员在义理层面几乎投入所有时间、精力,等自己的“修学目标”达成了,本期内容也就学完了,接下来就是下一课内容。如此前赴后继,结果长期修学只是为了掌握法义,没有时间运用第四步,结合自己思维法义,更谈不上运用了。因此,遇到师兄提出,我都没时间思维了。
此处的误区在于:我们的修学目标已经变成了列提纲、找正见、做思维导图、满足看三遍以上、准备心得分享、记住本期修学内容……而且是要越做越好,越做越完美。做得越好,师兄们越赞叹,越是以为这才是修行。这些当然很好,也很需要。但我们可能只是为了做,最后修学变成就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个任务。我们忘记了第三步关键是要带着问题学习,这个问题不是修学内容有没有记住,不是提纲怎么列,不是导图怎么做,不是我满足三遍要求了吗,更不是我这样的分享会不会得到师兄们认可,而是面对内心的烦恼困惑,我需要找到解决根本问题的途径;而是面对众生无尽的痛苦,我悲心不忍,必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种问题感是源自内心真切需求的,是有真实体会的,也是通过修学会越来越清晰有力的。
二、缺乏心行层面的体证,也是与完整、准确、透彻相违背的
《八步骤三种禅修》中导师开示,理解不仅要理论层面,更需要现实层面。如果没有心行的体证,是不能真正达到对法义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的。
问题可能有三个方面:1.几乎将所有时间放在法义的整理上,缺乏了思维的时间。2.闻法目标的偏差,让我们局限于满足义理层面,而忽略了思维的重要性。即使偶尔有时间思维,但缺乏问题意识,思维往往无法深入,流于表面,也就很难有心行体证了。3.由于对心行缺乏观察或不予重视,对于应该成就什么样的心行?心行的特征如何?如何达成这样的心行?如何保任这样的心行?等等各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
反过来,缺乏对法的体证,对法义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法没有变成自己的观念,无法成为自己的认识。这样的法表达起来就会比较生硬,遇到问题也没有力量对治,而且很容易忘记。经常听到有师兄说,重复学习某一课内容时,原来学的内容几乎记不得了。如果经过体证过的法,就变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仅可以随意表达,也有对治烦恼的力量,而且无法忘记。我想这样获得的法,即使失忆了都忘记不了,就像失忆的人不会忘记自己走路一样。
三、逻辑误区
源头:发现修学很好的师兄都记住了法义,于是我们以为记住了法义就会修学很好,慢慢以为记住法义就等于学得好。如此,逐步以记住法义为修学目标,而不是关注心行的调整。
误区:我要运用第四步,就一定要记得,如果记不得,就没有办法用,所以我就要记住所学法义。此时,我们学习时的出发点已经变成了记住法义。
纠偏:实际上是因为师兄修得好才记住法义,因为有心行的体证,记得是自然的。如果一定要记住法义,除非天才,否则一般人不可能在一周内全部记住法义的。当然,也有师兄记得比较全,对于法义的总结非常全面,但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结果没有时间思维,结合自己运用了。这种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思想,在修行道路上是不切实际的。即使记住,那也不能真正达到“完整、准确、透彻”,因为这一切仅限于理论层面,还不是心行体证的层面。
四、说明
此处主要强调修学时用心与用力的角度,并非否定大家对法义的背诵以及列提纲等各种努力。
最近所带班级在学习《百法》,路上和一位师兄聊天。师兄问:“《百法》你记得吗?”我回答:“不记得。”师兄说:“不记得怎么用?”我说:“是因为用了才记得,我既没有想着学一遍就记得,也没有想着只学这一两遍。”学习当然要努力,然而也需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我想《百法》大概是要学八遍十遍的,或者说是我一生都要修学的。
《摄度论》亦云:“若具无厌大精进,不得不成悉皆无。
”当然,精进也是要善巧,要得法,不是蛮干就可以的,否则越精进越容易出问题。——摘自《菩提大道》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