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家思想中的入世思想
文/柴敏辉 编辑/磐石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期间产生了儒、道、法、兵、墨等家,统称为诸子百家。大部分人认为“百家”中除了道家都是积极入世的,唯独道家主张“无为”、“道法自然”、“小国寡民”是一种消极地避世思想,然而事实上道家思想是一种更加积极地入世思想。
【关键字】道家思想 老子 入世思想
纵观诸子百家,按照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儒、道、法、墨、名、阴阳、农、杂、纵横、小说十家。虽说是十家却仅有道家有系统的哲学体系,称之为战国时期“显学”的儒家更是强调“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雍也》),“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而道家却有着严密的现代意思上的哲学体系,其中包含世界的本源——“道”、朴素的唯物史观以及“大顺”的理想社会。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窥伺出道家思想事实上是特别强调入世的一种处世哲学。
一、道——世界本源的探索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而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说的是在有天地以前,“道”就已经产生了,天地即万物,而“道”则就是万物的本源。道家是诸子百家中唯一一家强调世界本源的,钱穆先生说“孔、孟、杨、墨,其实全部偏在人生界,庄子思想却能更多的注意到宇宙界”(《中国思想史》),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其学承自老子。(目前关于老庄以及《道德经》、《庄子》先后问题未有定论)吕思勉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说:“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强调的是诸子百家以用为主,而道家则是系统的整体。相比于其他诸子百家,道家更接近于西方哲学的范畴。
道家强调世界本源的问题,其实是涉及到人生最终归宿,这是每个人都要直接面对的,也是最根本最关键的人生命题。以此为基础,道家提出了“摄生”、“贵生”、“尽年”,这就是所谓的“贵生重命的生命本位观”。(参考贾来生《道教生育思想研究》巴蜀书社)从这方面说,道家是最能融入普罗大众的,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这也是为什么道家思想一直跨越时代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对世界本源的思考正是道家隐含的入世之心,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道家思想。
二、德——朴素辩证法的运用
《道德经》中充满了现代意义上的辩证法,这些辩证法也旨在实现“德治”。而通过这些“福祸”、“有无”、“难易”恰恰可以看出道家思想中入世的态度。《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倘若真的“不争”,那为何要达到的目的却是“天下莫能与之争?”再如第二章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之所以知道美和善,是因为知道恶与不善,也就是说美与恶,善与不善不过是相辅相成的,美与恶本来就是一体而非分离的。
这种思想发展到后来就有了“阴”“阳”,试问何为“阴阳”?当然不是一个“阴”,一个“阳”,阴阳本是一体的,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子正蒙太和》)。换言之,本来就没有善恶,善恶本来就是一体,有恶才有善,有善才有恶。道家思想并没有否定善或者恶,强调要有善的存在,也要有恶的存在,二者缺一不可,亦不可分割。而正是因为这种善恶对比更是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展现了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同理,“无为”即是“无不为”,以“无为之心”而“无所不为”,以出世之心而入世也。
三、大顺——追求理想社会
《道德经》第八十章曰:“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提出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这种理想蓝图一直被公认为是一种历史倒退,是消极的避世。其实将这种理想放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战争频仍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恰恰只有“小国寡民”才能达到一种和平和谐的社会环境。“早期道家向往的‘小国寡民’生活,其实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陈金凤:道教民族思想及其实践论析《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2期)换言之,“小国寡民”是道家学者在当时面对社会环境力求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一种路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情怀。
通读《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言,其中论治国共有二十六章,占全书的四分之一以上。全书提及的治国所要达到的理想社会即是“大顺”,而战国时期的庄子进一步提出“是谓玄德,同乎大顺”。(《庄子天地》)可知,道家一直是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的,且相当重视治国的学问,只是运用了辩证法的思维将其本心隐含与“无为”之中。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经》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以《道德经》和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全体智慧的结晶,凸显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道家思想不仅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与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以至于“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而且广泛的运用于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可见道家思想从春秋以来不仅不是所谓的消极避世,反而是更加积极的入世,更好地参与社会生产活动。这恰恰是道家所主张的一种处世智慧,这种智慧即是以出世之心入世。
柴敏辉2019年6月19日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柴敏辉,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史,尤其是佛道思想史。力求对经典保有温存和敬意,将道家思想与现实社会融合。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