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和他的随从离开祇陀林到位于王舍城的竹林园丛林去。有一位名叫耆婆的医生邀请佛及弟子前去进午宴,但是不邀请注荼半托迦。第二天,当佛陀及其弟子坐下共进午宴时,释迦牟尼佛吩咐阿难陀给注荼半托迦留下一个位置。此后,佛陀就一直坐在那儿,滴水不进,也不招呼众人开饭。耆婆询问其故,释迦牟尼佛说:“注荼半托迦不在这儿,聚餐是不完美的。”耆婆回答说:“我没有邀请他来赴宴!”释迦牟尼佛回答说:“你既然邀请了我等所有僧人,注荼半托迦是我的弟子,为什么不请?快派人去请他!”耆婆虽然心里老大不情愿,但又不能拒绝,心里想:“我派人去请他,但不能给他很高的礼遇。”于是,他派人一名使者去叫注荼半托迦。
当耆婆的使者到竹林园丛林时,注荼半托迦化作一千二百五十个变化身,丛林间到处都是注荼半托迦的化身,这些化身的面貌与出席午宴的僧众十分相似。使者喊了几声注荼半托迦的名字,那一千二百五十个化身一齐答应。由于认不出自己要邀请的是哪个人,耆婆的使者只好返回了。此后,释迦牟尼佛对派去的使者说,这回你要真诚地去邀请注荼半托迦。使者第二次去了之后,果然邀请到了注荼半托迦,并一道前来赴宴。耆婆正如他早已设想好的方案那样,给注荼半托迦送上食品时,没有表示敬意。注荼半托迦又一次施展法力,将自己的手臂如同象鼻一样伸长,抓起释迦牟尼佛用的饭钵,吃掉了里面的食物。耆婆医生看到了这一切大为惊异连忙祈请注荼半托迦尊者饶恕自己的不敬。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注荼半托迦,这位伟大的通晓佛陀教法的尊者终于名声大振。通过注荼半托迦的一生业绩,可以使后世僧人明白,虽然起初智力迟钝,只要心生信仰和忠诚,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也能获得阿罗汉果位。注荼半托迦为比丘尼说法,以及后来出乎普通众生的想象所展示出的神变法力等等,目的是为了给那些仍在无明暗境之中寻求解脱的人导示方向。通过注荼半托迦的例子,人们可以逐步认识到业力因缘是如何的微妙、深奥。业力的报应是确定无疑的,一个人必须积累善业,否则就要受到上世恶业的报应。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智水平,就可以掀掉蒙在心灵上愚鲁迟钝的纱幕。这完全要靠自己的努力,别人、甚至就是释迦牟尼佛也不能帮助你做这件事。同时,通过导师的指引,也能获得学识。一个人不能只满足于对佛陀教义的初步认识而不求精进。只有在导师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尽情地摆脱烦恼。此外,如果一个人要走上持续不断的解脱之路,获得成佛的成就,所需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积累善业,清除上世的恶业污迹。
后世的僧人从注荼半托迦的业绩中,还可以明白,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坚定不移地遵循佛陀的教法,当然这些行动并不仅仅限于扫扫庙宇,他将会获得善业,荡涤烦恼,从而有助于他从轮回之中解脱,注荼半托迦尊者展示了很多的善业成就,并且用适合每个人的方法使众多的人皈依佛法。注荼半托迦尊者的居地灵鹫山是一处圣迹,释迦牟尼佛曾在此讲授《般若波罗蜜多经》。在每月特定的吉日,灵鹫便飞抵此山敬献供品,进行祈祷。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意旨,注荼半托迦和一千六百名阿罗汉留在灵鹫山,护持传播佛陀的教法。
版权所有:法华经讲解网